閱讀提示
羽毛球運動爆火,羽毛球價格和場地租賃費都迎來上漲,消費者直呼“快打不起羽毛球了”。業內人士表示,未來行業的發展還需建立并完善針對羽毛球及其生產原料的標準體系,規范化的標準將有助于提升產品質量,減少市場混亂,推動羽毛球產業的健康、可持續發展。
只需要一張球網、一個球拍和一個羽毛球,設備簡單再加上場地靈活,羽毛球運動因此成為最受大眾歡迎的運動之一,也可以說是國民運動。然而,近期與羽毛球運動相關的,無論是羽毛球價格還是場地租賃費,都迎來上漲,消費者直呼“快打不起羽毛球了”;而令一些制造商頭疼的是,因為材料成本上漲,盡管羽毛球價格提高了,自己的利潤卻降低了。
羽毛球價格飆升
“曾經一桶99.9元我沒珍惜,現在拍斷大腿。”在社交平臺上,有消費者調侃道,“羽毛球現在漲價真的離譜。”
近日,羽毛球各大品牌紛紛上調產品價格,漲價幅度普遍較去年高出二至三成,部分型號漲幅超過60%。以知名羽毛球品牌尤尼克斯為例,AS-02型號羽毛球由原本的165元/打漲至215元/打;AS-05羽毛球的零售價則在短短三個月中,從210元/筒飆升至275元/筒,漲幅高達31%。甚至有媒體表示:“羽毛球價格上漲,3筒球價格直逼1克黃金。”
不僅漲價,市場上一些熱門型號的羽毛球還賣斷貨了。“漲價了我們也買,但是斷貨真的讓人發愁。”羽毛球愛好者反映,現在一些品牌店都搞起了限購,“尤尼克斯AS-05一筒139.9元,每人限購一組。”有羽毛球愛好者在社交平臺發布相關圖片,即使寫明“限購”仍有不少人咨詢“如何代購”。
對于羽毛球漲價的原因,業內人士分析認為,這主要與原材料短缺和市場需求增加有關。羽毛球的主要原材料是天然羽毛,廠商一般只選用特定品種的鵝鴨翅膀上的幾十根羽毛來制作羽毛球。而根據中國畜牧業協會的監測統計,我國鴨的出欄量從2019年的48.78億只下降至2023年的42.18億只,同樣鵝的出欄量也從6.34億只下降至5.15億只,鵝鴨養殖供應無法滿足市場需求。
而且近年來,羽毛球運動越來越火。羽毛球的耐用性本就相對較低,一場運動或許消耗多個羽毛球,市場需求越來越高,進一步推高了羽毛球產品價格。
不過,羽毛球運動的爆火帶來羽毛球需求的增長,一些企業也從中窺見商機。天眼查數據顯示,現存與“羽毛球”相關企業近1萬家,其中今年1~6月新增注冊企業近300家,與2023年同期相比增長15%。
場地難求 陪練走俏
“坐標北京,場地費兩小時360元,這還是跑到四環的價格。”“深圳龍崗,每小時160元。”在社交平臺上,討論羽毛球漲價的帖子下,也多有討論場館漲價的回復。記者查詢發現,李寧羽毛球館(朝陽公園店)7月26日 ~7月28日場次全部訂滿。而其他工作日早間、午間時段場地費一小時120元起,晚間時段一小時200元。
盡管羽毛球漲價、場地費漲價,但北京、上海、濟南、合肥等城市都出現了羽毛球場館預約難的情況。居住在上海浦東的羽毛球愛好者李先生表示,浦東一些場館黃金時段的場地收費基本在100元/小時以上。周末和工作日晚上時段一般要提前一周左右預約。“臨時組局的話,只能是上午時段或者飯點,但這時段也是靠搶。”李先生說。
對此,國家體育總局的數據或許可以解釋原因。根據《全民體育現狀調查報告》,羽毛球在中國是參與人數最多的體育運動,高達2.5億人。近年來,不僅參與羽毛球運動的人數越來越多,社交平臺上與羽毛球有關的聲量也在顯著提升。
隨著羽毛球運動的熱潮,陪練、帶打服務也受到歡迎。“羽毛球訓練場的教練一小時收費360元,相比下來,陪練更有性價比。”據了解,羽毛球陪練50~100元每小時,基本可以滿足羽毛球愛好者提高技能的需求,尤其是對于新手很友好,“剛開始打,技術差,找不到搭子。請個陪練可以提升技術,價格還合適。”
陪練群體多在小紅書、閑魚、抖音或其他一些兼職APP上發布相關信息,正值暑假,不少大學生、高中畢業生也開始陪練羽毛球賺些零花錢。“業務量還是很可觀的,我做了一個月陪練,接了60多單了。”大學生小鮑告訴記者,做陪練既可以打羽毛球健身,還可以賺零花錢,“更多的是增加社交,因為打羽毛球認識了不少新朋友,很開心!”
如何走出市場困境?
羽毛球漲價,對消費者自然不是好事,對企業而言,影響也不可忽視。羽毛球價格上漲,勢必會減少消費者的購買意愿,從而影響企業的銷量和市場份額。
從社交平臺上,記者看到一些羽毛球愛好者表示:“打不起貴的球,就買便宜的。”事實是,一些知名品牌的熱門球款盡管價格漲了,但銷量卻明顯下降了。而令制造商頭疼的是,材料上漲,價格上漲,利潤卻降低了。
另外,由于供不應求,消費者如果不得不購買低端無標球,就會擾亂市場的競爭氛圍,一些小規模的企業可能會面臨更大的經營壓力和競爭壓力。所以,如何在成本壓力和市場需求之間找到平衡點,是一個需要各方共同攜手解決的行業問題。
其實,這不是羽毛球第一次漲價。早在2003年就曾出現過羽毛球相關用品銷售的大爆發。為了應對這種情況,羽毛球制造商們早已開始探索新的材料。從前幾年時興的塑料尼龍,到人造纖維羽毛球——碳音球,但人造球在手感和飛行穩定性方面仍與傳統的毛片球存在差距。
對此,一些制造商認為企業須加緊研發新材料,“這次羽毛球漲價也是加速相關制造企業的轉型升級,企業應該把握機會。”
業內人士表示,未來行業的發展還需建立并完善針對羽毛球及其生產原料的標準體系,規范化的標準將有助于提升產品質量,減少市場混亂,推動羽毛球產業的健康、可持續發展。
鄭重聲明:本文版權歸原作者所有,轉載文章僅為傳播更多信息之目的,如作者信息標記有誤,請第一時間聯系我們修改或刪除,多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