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线免费观看色视频-在线免费观看日韩视频-在线免费观看日韩-在线免费观看日本视频-久久自拍视频-久久资源总站

幣圈網

專訪投資DAO聯創王超:投AI更偏愛開腦洞,加密和AI會深度融合


在中文圈聊 DAO,王超是一個繞不開的名字。


2020 年,他卸下比特派錢包合伙人的身份后,把主要精力放在學習研究當時新興的 DAO 上。由于做錢包時候的日常工作就是和大量的團隊溝通,在 DAO 的學習研究上他也延續了這一風格,幾年下來聊了兩三百個做 DAO 的團隊。在這個過程中,他把自己的所見所思寫下來,成為了很多人了解并參與 DAO 的引路人。


但在 DAO 之外,他也做過很多投資。2022 年底,他參與創立了一個專門投資 AI 的 DAO——Metropolis DAO。也許你沒聽過這個名字,但他們已經投到了包括 Pika、Glif、Altera 在內炙手可熱的一些 AI 項目。近日,本站 與王超進行了一次對話。他以一個參與者的身份介紹了 Metropolis DAO、AI 投資,以及對加密 AI 發展現狀的個人觀察和思考。


「ChatGPT 讓我一下子相信 AI 的潛力」


之前的行業經歷對現在投 AI 有什么影響嗎?


王超:我的行業經歷基本分成三塊:做傳統軟件、做錢包,然后做投資。


大學畢業之后,我在軟件圈子里面摸爬滾打了十年多一點,先是技術人員,后面又擔任管理。從新興的互聯網項目,到傳統的服務外包和定制開發,我都做過。這個過程中,接觸到很多那個年代的 AI。當時微軟推的認知服務,我們是中國最早一批用它為企業提供解決方案的供應商。因此,我對 AI 肯定是不陌生的。


我進入加密領域工作,是 2017 年加入比特派做了幾年的比特幣錢包。但實際上,我從 2013 年起就已經在個人層面參與炒幣和行業投資,并一直關注行業動向。2015 年,區塊鏈概念大火,《經濟學人》雜志刊登了一篇名為《信任機器:比特幣背后的技術如何改變世界》的文章,使得區塊鏈概念迅速走紅。2015 年因此被稱為「區塊鏈元年」。在 2B 領域,無論是軟件公司還是金融機構,當時都在聯盟鏈和私有鏈上做各種嘗試。



盡管當時還在傳統行業工作,但我們已經投入了一些技術力量進行這個方向的探索,包括與客戶合作進行 POC(概念驗證)實驗。那時候,我確實沒預料到 AI 會在短短七八年內取得如此突破性的進展,更沒有想到 AI 能與區塊鏈技術結合,在許多領域發揮作用。


2020 年離開錢包出來后的這幾年,實際上更多的時間是在做投資。有些朋友熟悉我是因為我個人對 DAO 領域有特別的興趣,探索過很多 DAO 然后也寫過一些東西。但實際上這幾年真正屬于生產性質的東西還是在投資這個領域,包括加密領域的投資,也包括其他行業的一些投資。


什么時候開始想要做一些 AI 方面的投資?


王超:因為我有技術背景,并且在軟件行業工作多年,對新技術一直很敏感。小時候,我就喜歡打游戲,渴望接觸新事物。這種興趣與我是否在加密行業關系不大,只是新技術出現就會吸引我的注意。但我沒有把所有精力都放在 AI 上,加密領域的投資一直沒有停止。


具體說到 AI,我大概在 2022 年 10 月開始特別關注。當時有兩個因素:一是 Midjourney 等生成式 AI 開始受到關注,二是一個朋友跟我分享了他要做的項目。雖然當時覺得很科幻,但這激發了我對 AI 的興趣和研究。大約一個月后,ChatGPT 發布,我一下子相信了 AI 的潛力,意識到它并不遙遠。


由于一直在關注 DAO 領域,也參與過別的投資 DAO 項目,于是就和一些志同道合的人討論能否創建一個專門投資 AI 的 DAO。大家覺得可行,于是開始推進。ChatGPT 的發布吸引了大量資金和關注,對這個投資 DAO 的順利啟動有很大的助力。到 2023 年 2 月,Metropolis DAO 正式啟動。通過這個平臺,我們接觸到了更多優秀的創始人和新項目,自然而然地將更多精力投入到 AI 方向的學習和投資上。但需要強調的是,這個投資 DAO 是大家業余時間參與的,不是包括我在內任何成員的主要工作。



Metropolis DAO 啟動之初 AI 熱潮也剛開始,當時可以投的 AI 項目會不會很少?


王超:當時可投的 AI 項目其實并不少,而且現在反而比那時候更難投。我們策劃這個事情雖然很早,但真正把所有合規結構搭完,資金到位,開始正式看項目,是在 2023 年 2 月。


到 2023 年 2 月,AI 已經相當火了,有很多創業項目出來,但關注和資金還不算太多,所以很多早期項目愿意與我們交流,估值也不貴。現在一年半過去了,很多項目的估值都變貴了,資金也大量涌入。作為投資機構,競爭變大了。我覺得現在比那時候更難。那時候有些項目真的還蠻便宜的,有些項目我們聊完沒投,結果后面發展得非常好。


「投資與人脈和圈子高度相關」


AI 項目愿意接受一個 DAO 形式的投資嗎?在我看來它們還是更希望有傳統 VC 的背書。


王超:如果是領投,我們的資金量不夠大,不足以領投。跟投的話就無所謂了。領投一般希望拿到紅杉、光速這些頂級 VC 的錢,而跟投更多是交個朋友,資源有幫助就給一些份額,不夠也無所謂。關鍵是項目融資時你知不知道,在沒在圈子里。往往你知道新項目時,他們已經宣布融資結束。這時候就晚了,除非特別看好,趕緊聯系說下一輪也要投,這種情況也是有的。


投資與人脈和圈子高度相關。我們 DAO 的大部分成員在紐約和硅谷,約有一半來自加密行業,另一半來自其他行業。這些成員中有些人很積極,通過人脈和各種活動結識新的創始人。當然,我們不可能接觸到市面上所有項目。畢竟不是紅杉,所有人都會找你。但我們的資金量在那里,能接受一部分就足夠了。


確實有項目對 DAO 形式表示懷疑。懷疑來自兩方面:一是創始人可能不懂加密,對加密有天然的厭惡感,或者認為 DAO 的 KYC 不好做。其實我們能做 KYC,因為我們的鏈下結構是合規的,所有實體機構賬號都有。只是他不了解,需要花時間解釋。二是擔心你這個 DAO 有 30 個人,會不會造成額外的溝通成本。有的創始人很開放,愿意與每個人建立聯系,尋求潛在的協同。但有些創始人會擔心會不會你們投了之后會有一堆人來找他。其實不會,我們跟每個項目都是有固定的對接人。


總體來說,溝通障礙不多。更多時候是很好的項目我們沒人認識創始人,沒有聯系上,或者額度太緊張,分不過來,那我們就放棄跟投。


Metropolis DAO 到現在一共投了多少個項目?


王超:我們已經投資了接近 20 個項目。其中一些項目已經公開披露了融資信息,我就會在即刻上聊一聊。還有一些項目雖然沒有嚴格要求保密,但由于他們那輪融資尚未披露,就不方便公開說我們投了這些項目。大部分情況下,如果項目方沒有公開融資信息,我們也就保持沉默。


已投的項目可以分成哪些賽道呢?


王超:我們投的項目其實很雜。首先,我今天說的任何事情,都不代表 Metropolis DAO 官方立場,僅是個人參與一個投資 DAO 的經驗分享。我個人也投了大約十個 AI 項目。綜合來看,非加密 AI 項目占了三分之二以上。Crypto AI 也投了一些,但比例較小。


賽道上,我們沒有像紅杉那樣系統地梳理每個方向,因為我們不具備那樣的資源和地位。更多時候,我們是碰到什么就去看什么。我們有一些自己的偏好,不在偏好范圍內的項目可能看一眼就放棄了。所以,我們的投資是相對隨機的,很難系統地按賽道來劃分。


目前,我們投資集中在幾個領域。生成式 AI 是主要方向之一,特別是多媒體相關的創作項目,比如 Glif、Scenario 等,占了 5-6 個,是第一大類。其次是與 Agent 相關的項目,不管是 AI Agent 和加密結合,還是說純 AI Agent,我們都押注了一些,這類項目大約有 5-6 個。


我們還有一類稱為「開腦洞項目」的投資方向。這類項目能想別人想不到或者不敢想的事,并且有自己的一套方法論去實現。這類項目一般還看不到明確的應用場景,風險較高,但我們認為值得押注。因為創新總是誕生于邊緣地帶。暫時看不到貨幣化的路徑也沒關系,回答一個由人工智能驅動、創意無限的新場景將如何貨幣化,就像回到 30 年前回答互聯網將如何貨幣化一樣。它將以各種可能的方式貨幣化,只是我們那時還無法想象。這類項目即使最終沒有成功,如果過程中也可能帶來一些技術突破或誕生出意想不到的新東西,我們認為長期看也是有價值的事情,并且讓我們在未來受益其中。


開腦洞項目是否可以理解成更多在看人?


王超:一方面是看人,另一方面是看這個項目的創意。比如,有一個上半年已經披露融資的項目叫 Altera。這個項目是由 MIT 的一位華人教授創辦的,他的專業是計算神經科學,過去一直研究如何在計算機中重建人類大腦。現在他希望能夠建造「數字人類」。


這里的「數字人類」不僅僅是簡單的虛擬人,而是具有足夠行動能力,能夠在一些場景中與人類互動的存在。比如,他現在有一個基于《我的世界》的 Agent,這個 AI 可以扮演 AI 隊友和你一起游戲,不是簡單的 NPC,而是真正的 AI 隊友。



他的長期目標是創造真正能夠融入人類社會的數字人類,這些數字人類會有自己的情感。簡單來說,就是實現類似《西部世界》的情景。這個想法很多人都能想到,但我們也會挑選項目。我們希望創始人在這個領域有積累,并且能夠形成自己的方法論去實現這個目標。無論實驗成敗,我們都認為這是值得支持的。


投到現在,形成了哪些投資偏好?


王超:過去一年多,整個 AI 領域的變化非常劇烈。這是一個極度活躍的領域,優秀的人才和全球的資金都在涌入,天天都有新東西出現。但這個領域還很新,范式尚未穩定。比如,之前大家覺得 Runway 的視頻做得很好,但 Sora 一發布,Runway 就不行了。結果 Sora 自己也沒發布,反而是快手的可靈出來,成為第一個真正的 Sora 級產品。包括昨天 Llama 3.1 出來,大家又覺得 Llama 3.1 要干掉 ChatGPT 了。這是一個范式沒有穩定并且格局在天天發生劇烈變化的行業。


在這個領域投資,尤其是傳統投資,風險極高。因為你投完一個項目,半年后它失敗的可能性非常大。在這種情況下,除了特別看好某個賽道,我們更關注的是人。這包括他們的背景、組織資源的能力以及團隊的迭代速度。因為變化太快,你可能需要在三個月內調整方向,如果不及時調整,項目很快就會失敗。如果團隊能獲得足夠的資金,即使最初的方向被證偽,只要他們迅速找到新的方向,仍有可能取得成功。


我們去年有一家沒投的公司,當時認為它在選定方向上不如另一家公司強,于是投了另一家在游戲領域表現更好的公司。結果沒投的這家公司很迅速地放棄了這個領域,轉向了更廣闊的創作相關方向,做得非常成功。每次看到 AI 流量榜單里這家公司名列前茅,我心里都在滴血,因為這家公司估值當時特別便宜。所以,我認為人的執行力和迭代速度特別重要。


另外,我們特別偏好開腦洞的項目,因為人類思維有局限性,在當前時間內我們難以預測未來。有些人能想出一些別人沒想到的東西,可能正好與未來的發展相吻合,這樣的項目我們會押注一些。


「不能用傳統的投資標準看加密 AI」


加密 AI 項目投得少是因為它們更不好投嗎?


王超:我覺得倒也不是。首先,投這兩類項目的方法論肯定是不一樣的。


之前我們更傾向于用投傳統 AI 的方式去看加密 AI 項目,這樣很多東西根本看不下去,因為評估標準是不同的。在這種情況下,有些項目過來就被刷掉了。后來我們逐漸意識到,這兩個項目不應該用同樣的標準來評估,關注點也不一樣。于是我們開始調整,投了一些加密 AI 項目。


加密圈有一個陋習:一旦某個概念火了,就會突然出現大量類似的項目,市場變得非常擁擠。每個團隊的背景看起來都不錯,但真正有獨特性的東西卻看不到。在這種情況下,我們會相對謹慎一點。我覺得這是市場情況和我們過去偏好共同作用的結果。


對于我們來說,加密項目并不會額外難投。因為我們接近有一半成員來自不同的加密基金,其中有七八位都是合伙人或者創始人,我們在加密 AI 領域的資源要遠遠大于在傳統 AI 領域。不過大家在自己的基金里面本來也在天天看這類項目,并不是特別需要通過 DAO 去投,這也是投的較少的一個原因。


現在加密和 AI 有哪些結合比較好的范式?


王超:其實特別多,好范式能舉出來幾十個都有。我一般會分三大方向來看:一是加密技術用于 AI,解決現在 AI 自身無法很好解決的問題,但它還是 AI,只是用到了加密技術。二是 AI 技術用于加密,比如智能合約審計,能不能用 AI 去審計智能合約。


更吸引人的是去中心化 AI。這個方向能分很多,比如用去中心化的方式進行數據采集。現在數據極度稀缺,能獲取的數據差不多都被用盡了,剩下的要么成本太高,要么不具備動員大規模數據收集的協調能力。數據采集上來后,數據所有權的管理也是一大挑戰,這顯然是加密和 AI 結合可以解決的問題。


此外,還有模型的去中心化和算力的去中心化。雖然很多人認為算力去中心化可能不應該放到 AI 這里面,但我覺得算力肯定是 AI 最重要的組成部分。這些方向太多,無法一一列舉。


我個人特別看好數據方向。在傳統 AI 領域,大家對數據的渴望已經到了極度嚴重的程度。誰能帶來數據,不管是合規的還是灰色的,都會受到歡迎。例如,Sam Altman 發布 Sora 時被問到有沒有用到 YouTube 的數據,他回避了這個問題,因為顯然用了,而且是未經授權的。圍繞數據有太多可以做的事情,加密技術在這里有很大的機會。比如我們能不能用「collect to earn」的形式鼓勵大家貢獻某種特定形式的數據。


過去的「XX to earn」模式大部分陷入龐氏騙局,是因為它沒有創造真正的經濟價值。但是數據采集一定會創造經濟價值。無論是作為單獨數據被公司采購,還是作為整體數據集貢獻到 AI 訓練中,都有巨大的潛力。同時,這些數據的數字化對人類文明走向下一個時代有幫助。


通過設計出合理的代幣經濟學,找到具有產品市場契合度(PMF)或數據市場契合度(Data Market Fit)的領域,讓這些數據真正被使用,有客戶愿意購買,并能被更廣泛地用于 AI 訓練,都是值得探索的方向。當然,這個賽道上已經有很多項目在做,面向的數據領域各有不同。有些項目很有前途,有些則可能只是蹭熱度。


算力是一個老生常談的話題。全球所有關注 AI 和 Crypto 方向的人都在關注這一領域,已經涌現出很多項目。我認為算力是整個 AI 運行的基礎,再怎么強調它的重要性也不為過。去中心化算力未來一定會迎來巨大發展。


但目前所有平臺都還不夠好,包括一些很火的平臺。一是技術設施還不夠好,現在真正做到去中心化了嗎?并沒有,很多其實只是算力撮合平臺,結構體系還是偏中心化的,只是用了加密技術做結算或激勵,距離我們想要的完全去中心化的計算網絡還有很大差距。


再一個,從分布式訓練來說還不夠成熟。因為真正的 AI 訓練需要巨大的數據傳輸需求,分布式架構難以滿足。確實有很多創業公司在做分布式訓練的架構,無論是 Web3 還是 Web2,但目前還沒看到成熟的方案。這導致用于訓練的架構還不成熟,只能用于推理,但推理需求有很多可以滿足的方案,反而是訓練面臨算力短缺。如果出于隱私需求選擇去中心化平臺,結果發現隱私保護也不夠好,這也還不夠成熟。


另外,我認為整個 Agent 經濟還沒有發展起來,但我個人非常看好 Autonomous Agent(自主代理)的未來發展。如果未來 Agent 的智能程度大幅提高,它會選擇在 AWS 上租算力,還是選擇一個沒有人能關掉的去中心化網絡租算力,保證未來 5 年、10 年甚至更久的工作延續?我覺得答案是毫無疑問的。


雖然現在 Agent 還沒達到那個程度,但我相信未來一定會有一個去中心化的算力和云網絡能夠在市場上占據非常重要的位置。


很多人說 AI Agent 的繁榮會成為加密走向 Mass Adoption 的一個關鍵,您覺得這個關鍵點大概什么時候會到來?


王超:這個我現在很難判斷。我確實看過不少為 AI Agent 提供基礎設施的項目,也包括一些嘗試將 AI Agent 上鏈的項目。但目前來看,無論是基礎設施的成熟度還是上鏈的應用場景,都還處于早期階段。


我認為第一個大規模的 Agent 與加密結合的場景可能不是上鏈,而是 Agent 在結算時使用加密技術。使用加密技術比去花旗銀行開一個賬戶要方便得多。如果加密技術本身,比如 USDC 能進一步合規,被更多人接受,那么用加密作為支付手段的場景可能會率先成熟。當然,前提是 Agent 的網絡和能力也要成熟。因為目前 Agent 還不夠成熟,不能放心地讓它處理資金流。樂觀來看,可能三到五年內會出現非常強大的 AI Agent。那時候,這些 AI 可能會在自己的業務場景中廣泛使用加密技術,而不是把自己置于加密網絡上。


先別談 Agent 上鏈,先談 Agent 使用。如果未來是由數十億甚至數百億 Agent 組成的社會,這些 Agent 與人類之間、Agent 與 Agent 之間會形成非常復雜的經濟關系。這樣一個龐大的經濟網絡,即使只有一部分由加密網絡支撐,也會讓加密交易量成百上千倍地增長。這本身就是一個巨大的突破。


未來,Agent 可能真正將鏈作為自己的棲息地。Agent 會從加密網絡中長出來,生活在加密網絡里,通過加密網絡獲得接近永續的狀態,按其自由意志持續工作。這可能會稍微遠一點,但我認為這是未來。


現在已經有 Metropolis DAO 這樣專門投 AI 的 DAO,未來還會出現專門開發 AI 的 DAO 嗎?


王超:我認為一定會有。首先,如果我們期待像 OpenAI 這樣的組織完全采用 DAO 的方式運作,比如像 BanklessDAO 那樣,把所有工作和資源都放在 DAO 框架內進行,這個目標還很遙遠。因為這些復雜的工作,要讓 DAO 快速處理非常困難。不是說沒有可能,而是需要很長時間。


公司經過 400 年的發展,才成為 20 世紀高度發達的形態,DAO 要達到這種水平還有很長的路要走。但如果是一個類似偏中心化的組織模式,把治理交給 DAO,我認為在中短期內是有可能實現的。OpenAI 雖然沒有完全這樣做,但它的結構中已經體現了去中心化的思想,讓整個社會參與進來(然而實際效果完全沒做到)。而 Anthropic 的社區化方式又比 OpenAI 更進一步。


再比如 Stability,Emad(Stability AI 的創始人,前 CEO) 最初是想把 Stability 做成一個 DAO,但后來發現以目前 DAO 的發展狀態,這么做是沒戲的,所以他最終選擇了一個中心化的方式。如果你看 Stability 的第一輪投資人,是 Seed Club Ventures 那幾個加密基金,第二輪才是光速進來。我相信他最初肯定是這么想的,只不過最后妥協了。


此外,如果不追求完全用 DAO 方式協作,我們可以把一些模塊,比如數據采集交給數據采集 DAO,這也是 AI 開發的重要形式。或者在特定領域的模型訓練和微調,是否能夠用一個行業領域的 DAO 匯集人才,共同為某個細分的垂直模型做貢獻,這都是可能的方向。我對這些方向還是比較樂觀的。


「融到足夠的錢,才能熬過周期」


現在加密 AI 的市值是 300 億,然而 DeFi 的市值是 880 億,以太坊市值是 4000 億,比特幣是 1 萬億,英偉達是 3 萬億。如果加密 AI 未來發展得好,最終能到達一個什么樣的市值程度?


王超:我很不擅長二級市場的預測,這個問題我肯定沒有明確的答案。首先,我確實不擅長,再者,我覺得未來 AI 和加密也不容易分清。


我認為未來加密和 AI 肯定會深度融合,這會帶來一個現象。比如,我們最近投的一個項目是為 AI Agent 提供加密支付以雇傭人類市場。它不是加密項目,只是用到加密技術的 AI 項目,也不會發幣。但如果這個項目成功,它可能形成一個巨大的市場,每年有大量經濟活動在上面流動,估值可能會成百上千倍地增長,達到百億甚至千億。


你說這個市值算誰的?算加密還是不算加密?如果它變成一個巨大的市場,帶來巨量資金流動,可能讓以太坊漲了 50%,讓波卡漲了 30%,那你這個漲的部分算誰的?算加密 AI 的還是傳統 AI 的?我覺得就分不清了。未來如果加密和 AI 深度融合并廣泛應用,單獨計算市值會變得更加困難。


如果我們硬用數據的方式去分析,那么可以這么看。大家預期未來十年、十五年,AI 技術會大幅提升全球 GDP。目前全球 GDP 大約每年 100 萬億美元。如果 AI 技術能在十到十五年內再創造 100 萬億 GDP,那么 AI 技術作為底層支撐,我認為從中獲取 20% 的份額是合理的,這就是 20 萬億。


在這 20 萬億中,電力和算力作為底層支撐,可能分走 10 萬億;模型層,比如 OpenAI 這樣的公司可能分走 5 萬億;應用層分走 4 萬億;剩下的服務層分走 1 萬億。創造這 20 萬億中的很多產品都會用到加密技術,即使加密和 AI 的結合只滲透到了整體 AI 市場的 1%,這就意味著,Crypto AI 可能會從中分到 2000 億。


目前區塊鏈網絡的價值捕獲能力是很弱的,價格的支撐更多來自于敘事驅動,來自于 meme 驅動。真正來自網絡使用的價值捕獲我猜一年可能只有 20 億美元。如果加密和 AI 深度結合,開始大規模應用,這可能會讓加密市場從一個依靠敘事和情緒的市場,變成一個真正靠價值捕獲能力支撐的市場。但這還需要時間,可能是十年、十五年。在一兩個周期內,不要指望看到這樣的變化。現在的周期可能一年兩年就結束了,下一輪周期三四年后也未必會有特別強大的項目出現。但只要在這個賽道上認真做事的團隊,熬過行業周期,八年后可能就是行業的領軍者。即使沒熬過去,但在技術上有創新和驗證,對整個行業的發展也是巨大的貢獻。


前段時間 Polygon 聯創的新項目 Sentient 一輪就融了 8500 萬,接近傳統 AI 的融資規模。但后面引發的爭議不斷,很多人覺得這就是個 PPT 項目。您怎么看這種投資人陣容強大,創始人也是明星的加密 AI 項目?


王超:從投資的角度來說,我對這種項目持中性偏正面的態度。為什么中性偏正面?因為我也見過很多沒有明星投資人的項目,最后做得很好,有自己的創新。我并不覺得一定需要明星投資人或過去的輝煌背景才能成功。但毫無疑問,好的投資背景能幫助項目擴大共識。團隊過去做過很出色的事,才能被稱為明星創業團隊,這肯定是對其能力的一種驗證。



其次,我現在對所有加密 AI 項目的預期是,這個周期內不可能做出真正有用的東西。全部可能是概念驗證,或者獲得一點小小的 PMF,但其市值和敘事主要依靠未來預期支撐。小團隊如果只融了 300 萬美金,可能撐不到那一天;但大團隊如果不是來圈錢的,而是認真做事,第一輪融了 8500 萬美金,可能在一兩年內再進行一輪融資達到 3 億美金,這樣他們有能力熬過資金寒冬。如果在技術上跟上每次迭代,它有可能在幾年后或更遠的時間取得成功。


你去看互聯網早期,很多公司成功熬過了寒冬,最后做起來了。比如亞馬遜,1995 年成立,2000 年互聯網泡沫破裂時,很多公司倒閉了,但亞馬遜熬過來了,現在是行業鼎足的巨頭。


因此,我認為這樣的項目如果在認真做事,我會給它一個偏正面的評價。是否投資是另一回事,可能因為估值太高而不投,但不會因為它拿了很多錢就認為這個項目不行。相反,如果真的是想做事,這肯定是個好事。


包括投資 DAO 和個人投,您最滿意的是一筆 AI 投資是哪一項?


王超:AI 方向的話,很難用「最滿意」來形容,用「興奮」更合適。目前我最興奮的 AI 項目就是 Altera,團隊的背景和目標特別吸引我,包括它的融資也非常強勁。成立不到 100 天,就已經融了兩輪。第一輪是 a16z SPEEDRUN 投的,第二輪是由 Google 前 CEO Eric Schmidt 的深度科技基金 First Spark Ventures 投的。Altera 項目本身涉及在計算機上模擬人腦,可能與這樣的深度科技基金有很好的契合。


我對它充滿了期待,覺得它的很多實驗肯定對人類進入下一世代有幫助。如果成功了,這筆投資可能會帶來幾百倍甚至幾千倍的回報。即使沒成功,我也不會覺得遺憾,我也會為支持過這樣的創新感到高興。

鄭重聲明:本文版權歸原作者所有,轉載文章僅為傳播更多信息之目的,如作者信息標記有誤,請第一時間聯系我們修改或刪除,多謝。

主站蜘蛛池模板: 精品久久免费观看 | 女人高潮久久久叫人喷水 | 人人爽久久久噜噜噜丁香AV | 综合亚洲桃色第一影院 | 青草在线观看视频 | 2021国产在线视频 | 扒开屁股眼往里面夹东西 | 男女爽爽无遮挡午夜视频在线观看 | 偷窥美女3 | 暖暖视频免费观看高清完整版 | 日韩经典欧美一区二区三区 | 色青青草原桃花久久综合 | 国产亚洲精品久久久久久白晶晶 | 超级最爽的乱淫片免费 | 久久青青无码AV亚洲黑人 | 99日韩精品 | 伊人狠狠丁香婷婷综合尤物 | 欧美另类老女人 | 最新无码二区日本专区 | 最近高清中文字幕无吗免费看 | 97国产成人精品视频 | 久久理伦片琪琪电影院 | 欧美精品中文字幕亚洲专区 | 暖暖 视频 在线 观看 高清 | 中文字幕高清在线中文字幕 | 午夜天堂AV久久久噜噜噜 | 啪啪漫画无遮挡全彩h网站 啪啪漫画无遮挡全彩h同人 | 好色女博士 | 四虎亚洲中文字幕永久在线 | ZZoo兽2皇| 国产午夜精品一区二区三区 | 国产欧美日韩精品a在线观看高清 | 高挑人妻无奈张开腿 | 影音先锋av333资源网 | 九色终合九色综合88 | 日本大尺码喷液过程视频 | 亚洲精品一二三区-久久 | 日本在线免费播放 | 色99蜜臀AV无码 | 99riav9 精品香蕉免费大视频 | 色情www日本欧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