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文作者:panadol girl
原文編譯:Luffy,Foresight News
如果你是加密項目創始人,想要遷移舊代幣或與另一種代幣合并,賦予其「第二次生命」并改造代幣經濟學和實用性,那么這篇文章可能會幫到你。
有些人可能會說,項目只有一次推出代幣的機會,但現實是,市場和敘事會發生變化,團隊戰略和愿景會發生變化,甚至社區的期望也會發生變化。
因此,代幣品牌和市場定位必須不斷發展才能不會落伍,代幣效用也將隨之改變。創始人和團隊應該擁有這種選擇權,只要它是合理的、經過深思熟慮的,并得到社區的認可。
我和@karmen_lee 花費數小時對此前 5 個代幣遷移和合并案例研究進行了深入研究,以便更全面地了解關鍵考慮因素、遷移機制、時間表、價格表現和社區反應。
我們還制定了一份上層設計藍圖,希望對創始人和建設者有所幫助。本文將重點介紹我們從這 5 個案例研究中的發現,以及一些我自己的想法:
MC –> BEAM
RBN -> AEVO
AGIX, FET, OCEAN -> ASI
KLAY, FNSA -> PDT
OGV -> OGN
1、MC->BEAM
Merit Circle 遷移到 Beam 可能是最成功和最成熟的代幣遷移案例之一。這是應用(鏈游公會)轉換為區塊鏈的一個很好的例子,具有清晰一致的社區溝通和提案流程。
Merit Circle 遷移到 Beam 的詳細時間表
為什么要升級?
更好地協調代幣品牌和底層網絡。
增強代幣實用性。
市場定位、品牌認知度。
快速將內部和外部各方注意力與 BEAM 的新愿景相結合。
為什么不直接進行代幣空投?
BEAM 旨在取代 MC 代幣,而不是共存。
由于 MC 代幣不斷易手,很難進行公平、準確的空投。
成本高昂(包括交易成本)。
價格影響
BEAM 的價格在遷移后的六周內增長了約 200%
自 2023 年 10 月 26 日遷移開始以來,MC 價格也飆升了 3 倍以上。
2、RBN -> AEVO
在 DeFi 領域,Ribbon Finance 與 Aevo 的合并是一個有趣的案例,它將自動質押機制集成到合并流程中。
從 2 種不同的產品和 1 種 RBN 代幣轉換成 1 種統一產品和 1 種新的 AEVO 代幣。
Ribbon Finance 與 Aevo 合并的時間線
為何合并?
解決 DeFi 期權的可擴展性問題,Ribbon 在可擴展性上遇到了困難。
產品供應的協同作用。
UI/UX 的技術優勢:Aevo L2 Rollup 旨在為用戶提供 0 Gas 費用、減少訂單延遲、提高訂單處理能力、活躍的做市商等解決方案。
發展方向和目標:成為一個高性能的衍生品交易平臺,并在 1 個品牌下提供更多產品。
質押機制
轉換后的 AEVO 代幣需經過 2 個月的鎖定期。AEVO 代幣被轉換為 sAEVO(質押的 AEVO),然后被鎖定 ,從而緩解了拋售造成的價格波動。
3、AGIX、FET、OCEAN ->ASI
今年最熱門的合并案例之一是 3 個高 FDV AI 代幣的合并: Fetch.ai、SingularityNET 和 Ocean Protocol。當 3 月份消息首次傳出時,我們的團隊立即與 Singularity 進行了通話,以了解其原理和機制。
從這個案例中我們能學到的關鍵是他們對代幣轉換比例的思考,以及為什么他們沒有對代幣估值采用任何溢價或折扣。
為何合并?
鞏固流動性:流動性是昂貴的。
打造人工智能研發領域最大的獨立企業。
兌換比例
兌換比率以公告發布前 15 天的平均價格為準。
為了減少估值談判中的障礙,團隊只需在相同的市場條件下對代幣進行估值,而不根據流動性 / 交易量差異進行溢價 / 折扣。
FET 被選為基礎代幣,因此與 ASI 的兌換比率為 1: 1 。
你可以在這里找到目前正在進行的兩階段合并過程。
4、KLAY、FNSA->PDT
今年,韓國最老牌的 2 個代幣也決定合并。一個由 Kakao 支持,另一個由 LINE 支持,他們是韓國最大的 2 個通訊應用程序。他們的愿景是憑借 2.5 億錢包用戶群、 240 多個 DApp 和服務成為亞洲規模最大的區塊鏈。
我們研究的重點它們的燃燒機制:
新 PDT 代幣總供應量的約 22.9 % 將被銷毀。
未流通部分將 100% 銷毀。
目的:降低通貨膨脹,控制供應。
他們發表了一份非常詳細的文件來解釋銷毀過程。
5、OGV->OGN
升級的目的:將 Origin 的所有產品套件與單一治理和收益代幣 OGN 進行整合,并鞏固流動性。
我們從這個案例研究中獲得的經驗是催化劑:團隊意識到 OGV 的定價存在錯誤,其市值 /TVL 比率遠低于其他競爭對手。
結語
代幣遷移或合并并不能保證短期或長期的價格上漲。因此,請確保你有充分和堅實的理由來解釋「為什么遷移或合并」。
代幣遷移不是一次性事件,溝通、透明度和治理提案是一個不斷持續的過程。這也是為什么我相信某些案例比其他案例更成功的原因。
這 5 個案例中的大多數的遷移期都未結束,因此還需要監控的整體產品和生態系統進展以及代幣表現,然后再判斷「這是否是一次成功的遷移或合并」。
原文鏈接
鄭重聲明:本文版權歸原作者所有,轉載文章僅為傳播更多信息之目的,如作者信息標記有誤,請第一時間聯系我們修改或刪除,多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