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13號上午國家主席習近平簽署主席令,授予王永志、王振義、李振聲、黃宗德“共和國勛章”。英雄是時代的坐標,是民族的脊梁。新時代,廣大青年干部應當汲取勛章背后的力量,握緊功勛為民服務的“接力棒”以更加無畏無我無私的姿態,走好新時代趕考之路。
以“愿得此身長報國”的“無畏”信念,在鑄強“奮斗意志”中堅守愛國情懷。習近平總書記曾說過:“能用眾力,則無敵于天下矣;能用眾智,則無畏于圣人矣”。1964年6月,我國自行設計的第一枚中近程導彈“東風二號”發射在即,卻遭遇技術難題,問題解決不了,發射試驗就無法進行,情急之下,王永志同志硬著頭皮敲響了發射場技術最高決策人錢學森的房門,錢學森當眾肯定了王永志的逆向思維,“東風二號”導彈最終發射成功,中國導彈事業走上了自主研制的道路。廣大青年干部要始終保持著一種敢為天下先的銳氣,讓自己平常時候看得見、關鍵時刻站得住、危難關頭豁得出,在平凡中創造出不平凡的成就。調整心態、磨煉意志,保持“茍日新、日日新、又日新”的勁頭,破除內在的“畏難”情緒,以“掉皮掉肉不掉隊”的頑強作風,切實把改革發展各項工作做實做好。
以“甘將熱血沃中華”的“無我”擔當,在砥礪“實干之行”中凝聚愛國力量。習近平總書記曾說過一句話:“我將無我,不負人民。我愿意做到一個‘無我’的狀態為中國的發展奉獻自己。”這就是我對“無我”二字最好的詮釋!黃宗德做到了“無我”。黃宗德離休以后還一直堅持為部隊、學校、黨政機關、社區街道等單位,作弘揚革命傳統的報告近百場。有人擔心黃宗德年紀越來越大,這么“折騰”身體吃不消。對此,黃宗德總是微笑著回應:“正是因為我老了,所以更要爭分奪秒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這樣才不負曾經的那身軍裝,不負犧牲戰友的囑托。”1937年7月7日,中國人永遠不能忘記的日子,盧溝橋上的一聲槍聲,不僅打破了北平的寧靜,更激起中華民族空前深刻的民族覺醒和空前頑強的反抗意志,中國人民由此拉開了全面抗戰的序幕。嚴峻的現實一再告誡我們,天下雖安,忘戰必危。面對歷史,我們要時刻牢記“落后就要挨打”的教訓,時刻堅持將發展擺在第一位、不斷增強自身綜合國力,讓國家更有實力、民族更有希望、人民更有信仰。
以“心向人民心向黨”的“無私”情懷,在永葆“奉獻姿態”中傳承愛國精神。習近平總書記曾說過:“無私者無畏,無畏者才能擔當。”王振義從醫70多年始終致力于報效祖國,服務人民,將個人的事業與國家和人民的需求緊密結合。王振義親眼見過,得白血病的人,“遭遇”飽受疾病折磨,他為了攻克這一難題,經常泡在圖書館、檔案室翻閱資料。經歷數年苦心探索,他和團隊提出“全反式維甲酸聯合三氧化二砷”治療方法,終于讓這種最兇險的白血病五年生存率從10%提高到97%以上,給更多家庭點亮了心燈。同時,他承擔過眾多教學工作,培養了博士22人,碩士33人,留下了“一門四院士”的佳話。在人才培養方面,他認為,一個人在自己的科研“拋物線”頂峰開始下降時就應該退下來,“不是我培養了他們,是時代、國家給了他們機會,我很幸運,能與他們共同攀登。”他說,對待事業要勇攀高峰,對待榮譽和地位要清靜淡雅,保持一顆平靜的心,所以他毅然放棄申請專利,使得救命藥一盒300元且納入醫保。
“知者行之始,行者知之成”,愛國不能只裝在腦袋里,更應該落實到行動上,做到知行合一、以知促行、以行求知。穿越歲月的塵煙,千千萬萬的英雄拋頭顱、灑熱血,譜寫出氣壯山河的愛國篇章。習近平總書記說過:“一個有希望的民族不能沒有英雄,一個有前途的國家不能沒有先鋒。”英雄前輩開辟了歷史,廣大青年干部要發揚喀喇昆侖精神,以充盈的豪氣和昂揚的斗志,銘刻下不負先輩榮光的錚錚誓言。
(烏什鎮人民政府 古麗努爾·艾則孜)
鄭重聲明:本文版權歸原作者所有,轉載文章僅為傳播更多信息之目的,如作者信息標記有誤,請第一時間聯系我們修改或刪除,多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