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塘沽人把今天的解放路商業街稱為街道。塘沽新華書店是我每次上街必去的地方。里面有我童年的故事。
在我的記憶中,塘沽地區大概有3家新華書店,一家是新港千間宿舍,一家是東固府口。最大的是塘沽的新華書店。據說塘沽新華書店是最大的,不過是一座東西走向的兩層小樓,白色水磨石飾面。二樓坐北朝南。最早的書店有賣書的柜臺,柜臺有店員為顧客取書。
我出生在塘沽工人新村。我的大姐比我大十歲。在我四五歲的時候,大姐背起背包,敲著震耳欲聾的鑼鼓聲,到哈爾濱去排隊。我當時的記憶很模糊。記得大姐回來探親的時候,她和大姐趙琳帶著我去街上。當我去那里時,我乘坐公共汽車。當我回來時,我被他們從街上拖到了我家。 ,當我走到區政府對面的食品店時,我已經走不動了。我姐姐走進商店給我買了一塊奶酪巧克力。這也是我人生中的第一塊巧克力。大姐折下一小塊塞給我。我的嘴很苦。看著精美的包裝,大概不像是大姐要毀了我,所以我就直接含在嘴里了。他們把我抱回家,手里還抱著剩下的巧克力。今天有兩個印象:第一是吃著巧克力睡著了,發燒了;第二是吃著巧克力睡著了,發燒了。二是我對塘沽街最早的記憶,印象最深的是新華書店。
漫畫書曾經是 20 世紀 50 年代和 60 年代出生的人的最愛。當我還在新村的時候,有一個夏天,我在家里的床上看到一本小書《九號公路的偉大勝利》。我躺在床邊讀起來。盡管我看不懂文字,但從圖片中我知道這是關于抗美援越戰爭的。畫到一半的時候,石先生家的二哥進屋來,把書搶走了。我著急地喊道:正在院子里摘菜的二姐進屋來問我怎么了。我說石家二哥把小書搶走了。當二姐回頭的時候,他已經消失了。二姐哄我:書忘了。我們家的。道理我都懂,但是這樣的語氣一直讓我心情郁悶,大半天都心情郁悶。晚上,爸爸媽媽下班回家,我含著可憐的淚水告訴媽媽,石家二哥白天把小書搶走了。那時我家并不富裕,但第二天早上醒來時,我的枕頭上多了兩毛錢。雖然當時我還年輕,但我還是明白這兩分錢的重要性。它在我的口袋里放了好幾天,但最終我還是忍不住了。我自己走到新華書店,躡手躡腳地走到柜臺前,花了九毛錢買了一本《九號公路大勝利》。這也是我讀過的第一本小書,也是我人生中從新華書店買的第一本書,當時我六歲。
【此圖來自網絡】
我七歲時,全家從工人新村光榮街搬到碑林村。我家離三叔家很近。三叔家的剛哥是我叔叔,比我大幾歲。從此我就和剛哥在一起了。節假日,剛哥有時會帶我去街上玩。我出門時,媽媽總是給我帶三十二美分的零用錢。離開家后,穿過幾個鐵路道口,沿著學校街到達解放路。首先,去解放市場吃一碗餛飩或者豆腐泡和炒菜。吃飽喝足后,看大人們打拳、摔跤。九點整,新華書店開門了。當時,新華書店最受歡迎的漫畫專柜無疑是漫畫專柜。漫畫書也是文革期間重要的宣傳媒介。聚集在漫畫柜臺周圍的都是半大的孩子,其中一些人的口袋里還揣著書。他們中的一些人沒有錢,只是來看書。他們指著漫畫書,對服務員喊道,把那本換成這本。其中有幾個小偷,只看不買。我學會了。如果他不來,他就永遠站在后面看著。如果他沒看錯,他就會讓服務員端過來,翻看里面的東西。如果他不喜歡,他就會再換一個,因為他口袋里只有八十七美分,所以他得想想怎么花。那時候的連環畫便宜的只有幾毛錢,最貴的最多也不超過三十毛錢。當時,收集反派書籍也成為了我暫時的追求,比如《敵后武裝》、《鐵道游擊隊》、《平原上的槍聲》、《羽毛信》等一批經典連環畫。那個時期收集的。
隨著年齡的增長,文化大革命結束了,高考又恢復了。新華書店成為那些有追求的學生經常光顧的地方。可以說,20世紀70年代中期和80年代后期是新華書店最輝煌的時期。也由封閉柜臺改為開放銷售方式。那段時間,我們的政治環境有了很大的改善,我們的經濟收入也沒有多大的提高,但是我們的肚子已經吃飽了。為什么我們要這么說,因為我們的口袋還是比較干凈的。文革結束后,我們留下了很多浪費,人們渴望學習知識。新華書店是許多知識的重要來源。
當時,四川人民出版社出版了一本字帖,名叫《古碑體字帖》。我非常喜歡這本字帖的風格,愛不釋手,但它95美分的價格卻超出了我的承受范圍。我媽媽是家里的管家,她知道我喜歡買書。雖然每次我要錢的時候,媽媽總是說“我不能為了見你而買它”,但她從來沒有讓我失望過。但有了這九十五美分,我實在無法向媽媽開口。我多次向銷售人員索要字帖并通讀。時間一長,銷售人員就會說:“你買還是不買?”。這個時候我只能乖乖的還了。 ,書架上的這些字帖越來越少,我的心也越來越緊。心情不亞于現在花一萬八千塊錢的心情。最后勒緊褲帶,省了很多天。我用早年的錢把這本字帖帶回家。
中學畢業工作后,塘沽新華書店仍然是我常去的地方。從二樓到現在寬敞明亮的新址,我對塘沽新華書店始終有一種難以形容的感覺。我們結婚生子后,經常帶著孩子去書店買幾本兒童讀物。出了書店,我們右轉,就進入了北海食品店。盛幾個雪球也是一家人的消遣。
當我出差或旅行時,我經常去各地的新華書店。無論是北京王府井的新華書店,還是天津的圖書大廈,我現在最懷念的就是那個白色的小二樓塘沽新華書店。
鄭重聲明:本文版權歸原作者所有,轉載文章僅為傳播更多信息之目的,如作者信息標記有誤,請第一時間聯系我們修改或刪除,多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