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區食堂是新時代社區服務體系的關鍵一環。一方面,它要給社區居民提供方便;另一方面,它還要通過實現微利或盈利,保障自身的可持續發展。但是近幾年來,各地區的社區食堂面臨著“消失”的風險,追其原因社區食堂的餐費價格與成本難以同步,大部分一直處于虧損狀態,只能面臨倒閉。社區食堂運營“難”的因素,主要體現在以下三個方面:
一是社區食堂的消費特點有其局限性。社區食堂大多數以老年人為重要服務對象,而受限于老年群體的消費意愿(不愿花過多的錢在外吃飯)、口味偏好(愛吃清淡、軟爛的食物)等,其營收水平與發力點,跟單純的市場化餐飲商家有所區別,受眾群體單一盈利少。
二是年輕群體對社區食堂的缺乏興趣。部分社區食堂的菜品與菜式,不能滿足年輕人的需求,加之消費空間陳舊,不少年輕人不愿意去,或者去了一次之后不會再去。年輕群體的潛在需求,與實際消費之間,存在脫節。
三是運營方面臨一定的壓力。社區食堂的公益屬性,注定了不能賺快錢,甚至虧損。通常來說,50%~60%的毛利率,對餐飲業而言是較為正常的。而社區食堂的毛利率,目前普遍在30%~40%。針對一些困難群體困難有比現有餐費還低的費用或者免費,就造成運營方僅靠自身的盈利水平,難以兜底困難群體的餐費,很難長足發展。
鄭重聲明:本文版權歸原作者所有,轉載文章僅為傳播更多信息之目的,如作者信息標記有誤,請第一時間聯系我們修改或刪除,多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