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想象一下,閉上眼睛,你將如何使用手機?
今年春節前,盲人汪濤發布了一條8分鐘的趕高鐵視頻,播放量意外破千萬,收獲十多萬點贊。視頻中,汪濤帶著導盲犬叮當抵達杭州東站北進站口時,距離發車時間只剩下十多分鐘,在站內外幾位工作人員的接續護送下,成功趕上了列車。
視頻很簡單,平鋪直敘,卻打動了無數網友,大家紛紛留言:“原來盲人的生活可以如此鮮活!”“為鐵路工作人員點贊!”“叮當辛苦了!”
感動之余,也有網友疑惑:無法看到世界的汪濤,怎么記錄自己的日常,又如何用手機剪輯、配字幕、發出……
近日,在臨平區一家醫院內,我見到了正在上班的汪濤——35歲的他是一名中醫針灸推拿醫生。
一臺運動相機、一臺手機 盲人小伙20分鐘做完一條視頻
“平時腰酸不酸?這里痛不痛?”診室里,汪濤拿著銀針輕輕刺入患者腰部的穴位上,輕捻數下,剛才還皺著眉的患者表情漸漸松弛下來。在診室的另一頭,叮當安靜地臥在角落里,時而抬頭望一望汪濤。
“你要是有空,可以多來幾趟,我幫你多推推,平時注意休息。”理療結束,汪濤又坐到了電腦前,手指迅速地敲擊著鍵盤,熟練地開方、打單,再笑著與患者告別。
“今天我本來是休息的,這個患者是朋友介紹來的。”說話間,汪濤脫下了白大褂,牽起角落里的叮當,出門,左拐,走扶梯上4樓,回到自己的宿舍。
宿舍不大,兩張床、一張桌子和幾把椅子幾乎占據了大部分空間。除了一些簡單的生活用品、一把吉他,大部分都是叮當的狗糧、零食與玩具。
給叮當喂了點水,汪濤摸著床邊坐下,從口袋中掏出手機,笑著說道:“我現在平臺上也有幾萬粉絲了,有空就會更新,其實我也不知道自己拍得怎么樣,但大家好像挺喜歡看的。”
汪濤熱情、開朗、能說會道,臉上總是掛著笑容,與人交談時,抬頭挺胸,對于生活的種種過往,他并不避諱,而是真誠地說道,“就算眼睛看不見,我依然很喜歡新事物,不懂就問、就學,拍視頻就是這么學會的。”
但做自媒體對于一位全盲的視障者來說,顯然要比按摩推拿難得多了。很多普通人都玩不轉,汪濤是怎么操作的?他現場給我產出一條“教學”視頻。
“就兩臺設備,一臺小型運動相機,一臺手機。”汪濤先將運動相機掛在胸前,按下開機鍵,相機便開始錄制了,這也是他最常用的拍攝機位。為了方便分辨視頻內容,汪濤會用聲音做標記,比如“現在是早上8點,我帶著叮當去樓下散步。”拍攝完畢后,再按一下關機鍵,視頻便自動存儲在系統中。
緊接著,汪濤拿出手機導入視頻素材——這并不是一款特制的手機,而是打開了“旁白”功能的蘋果手機,可以實現語音讀屏,這一功能安卓手機同樣能實現。
靠著讀屏,汪濤精準找到了他需要連接的相機軟件,將素材下載到手機里,再點開剪輯軟件開始操作。有了讀屏功能,手機頁面顯示的內容會被Siri(蘋果手機的語音助手)以若干倍速度念出來,比如“分割、添加音頻、字幕識別”等等,標點、表情、英文也會被朗讀。
當讀到汪濤所需的功能時,他會迅速在屏幕上點擊獲取,依靠震動反饋,然后再進行下一個功能的選擇。由于“人機”讀屏的語速過快,即便我聚精會神,努力嘗試,依然聽不清具體內容,而汪濤早已適應了這樣的語速,他說,沒了視覺,聽覺和觸覺就成了他了解世界的重要感官。
就這樣,不到20分鐘,一條一分鐘左右的視頻就成功完成了。我和同事感到有些難以置信,汪濤似乎也“猜”到了我們臉上的表情,解釋道:“現在看看是很快的,但剛開始的時候,這樣一條視頻我需要熬一整夜才能剪完,六七個小時都是家常便飯。”
18歲意外失明 他用行動證明自己能被“看見”
汪濤并不是先天視障。18歲那年,汪濤在老家安徽讀高三,一場醫療意外,讓他的世界逐漸模糊。意氣風發的年紀成了盲人,汪濤接受不了。
“我當時成績算好的,正常發揮能考個好大學,這下大學夢碎了,人生還能干什么?”彼時的汪濤不得不放棄學業。慶幸的是,家里人一直鼓勵著他,特別是汪濤的媽媽一直在替兒子打聽出路。
一年后,汪濤偶然得知,當地有盲人通過特殊教育學校考上了大學——“人生還沒完呢!”就這樣,2009年汪濤成了安徽安慶一所特殊教育學校的學生。因為先前扎實的知識基礎,汪濤學盲文特別快,不到一個月就能熟練地讀寫。再后來,憑著優異的成績,汪濤考入長春大學針灸推拿專業,只身北上求學。
2015年,汪濤畢業了,幾經考慮,他選擇來杭州試試運氣——一是杭州離老家近;二是從網上了解到杭州醫保體系完善,機遇更多。在杭州,汪濤從實習生做起,一步步考取執業資格證,成為如今這家醫院里有口皆碑的“汪醫生”。其中的不易,汪濤并未多言,他只說,“就像是老天設的關卡一樣,我把本事練完了,就通關了。”
如今,汪濤一周坐診5天,時常預約爆滿,有了不少“回頭客”。汪濤說:“最重要的是,這讓我知道社會里還有一個屬于我的位置。”
2019年時,社交平臺上開始流行記錄生活的Vlog,其中大部分創作者都是普通用戶,這給了汪濤靈感。就這樣,靠著網絡教學視頻和智能手機的語音輔助功能,汪濤一點點摸索起了視頻拍攝與剪輯。
汪濤告訴我,一開始鼓搗剪視頻時,也有視障的朋友問:“這東西這么麻煩,你弄它干嗎?太費精力了。”但汪濤不怕麻煩,1分鐘、3分鐘、10分鐘……在社交平臺上,汪濤靠著一條條普通又特別的日常視頻“圈”住了天南海北的粉絲。
有視障人士因此受到鼓舞,私信汪濤說,希望能像他一樣積極樂觀地生活、工作。
與叮當相伴2年 不僅是眼睛,更是家人
汪濤的宿舍樓上有一處大天臺,他每隔一天就要在這里給叮當梳毛。
“叮當,躺下。”汪濤蹲下撫摸著叮當,叮當看起來也十分享受,閉著眼睛,躺在地上“翻肚皮”。大約過了10分鐘,全身梳毛“SPA”完成。“叮當,起立!”聽到指令的叮當立即起身,在汪濤身側甩了甩毛。
叮當是一只專業的拉布拉多導盲犬,今年5歲了,由大連導盲犬培訓基地培育。2022年時,經歷了三四年考察期、排隊期,汪濤如愿領取了叮當。
采訪當天,汪濤帶著叮當出了趟門。“叮當,起立,我們出門。”聽到汪濤的指令,原本趴著的叮當聞聲而起,蹲坐在地上,它知道自己即將進入工作狀態。汪濤熟練地來到叮當身旁,蹲下,給它穿上導盲鞍與工作服,一切就位。
“叮當,去找電梯。”汪濤牽著繩,叮當在前方帶路。它輕巧地繞過柱子,穿過長廊,領著汪濤來到電梯門前。“像我的話,上樓梯比較謹慎,走得比較慢,它走一步就會等我上一步,很有靈性的。”
醫院門外是一條馬路,路不算寬,來往的車輛不少。叮當一路帶著汪濤沿著盲道走到前方的斑馬線邊上,乖乖停下腳步,直至兩側沒有來車,叮當才繼續向前。醫院到地鐵站大約1公里的路程,汪濤和叮當走了半小時。
這兩年,因為叮當的到來,汪濤有了一雙“眼睛”,獨自出門的時候也越來越多。在社交平臺上,汪濤記錄了他和叮當穿梭于杭州東站、蕭山機場以及外省景區等經歷。
印象最深的一次,汪濤和叮當來到了海邊,向往大海的他一直向海水走去,但是叮當覺得有危險,一直咬住牽引繩把他往安全區拖。“不知道你們懂不懂,它就像是我的家人一樣。”汪濤說道。
只要帶著叮當出行,總能吸引到許多好奇的路人,汪濤秒變“社牛”,笑瞇瞇地向大家科普:路上要是碰到導盲犬,不要呼喚、不要撫摸、不要喂食等,那會破壞導盲犬的注意力。
這個春天,汪濤計劃帶叮當去一趟上海迪士尼樂園,“等天氣暖和一點,叮當最愛往外跑了。”
“現在出遠門還會緊張嗎?”我問。“哎呀,這對于我們來說太小意思啦!”汪濤說話時,臉龐自然地轉向我在的方向,那雙看不見光的眼睛笑成了一道彎……
鄭重聲明:本文版權歸原作者所有,轉載文章僅為傳播更多信息之目的,如作者信息標記有誤,請第一時間聯系我們修改或刪除,多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