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市第八家專業法庭——南京數據資源法庭揭牌
以法治之力引領數字經濟向“智”向上
□南京日報/紫金山新聞記者馬憶玲
4月27日,中國(南京)軟件谷科創城,南京數據資源法庭掛牌。
近年來,南京積極布局數據資源新賽道數據產業的發展,南京數據資源法庭正是在這一大背景下應運而生。2024年7月,雨花臺區人民法院獲批設立南京數據資源法庭,4月27日,該法庭正式揭牌。何為數據資源法庭?有了它,如何更好地解決數據糾紛?帶著這些問題,記者進行了采訪。
為回應新興需求而設
數據成為新生產要素的當下,數字糾紛越發常見,小到生活場景,大到經濟領域。南京數據資源法庭揭牌前,法槌已率先敲響。
一家客戶端公司作為某廣播電視臺全版權“掌門人”,狀告坐擁數千萬用戶的某視頻軟件公司,起因是一條5分鐘的短視頻涉及侵權。經查,該軟件公司通過API技術接口協議接入了某科技公司的數據資源庫,實現涉案視頻的傳播。
南京數據資源法庭法官袁曉珺做了個形象的比喻:“API接口相當于數據倉庫的‘萬能鑰匙’。科技公司的數據倉庫里堆滿了視頻資源,可是自家用戶有限,為了分攤成本,于是在倉庫墻上開了扇‘API接口門’,給視頻平臺發了把鑰匙,平臺接到用戶指令就拿鑰匙開門,通過鏈接直接從倉庫‘搬’資源給用戶。”
最終,該科技公司作為信息存儲空間服務提供者,構成幫助侵權,就單個視頻裁量性判決賠償200元。袁曉珺透露,原告對被告平臺上12位用戶上傳的41733條侵權視頻進行了取證,該案判決生效后,雙方按照這一示范判決自行解決了后續全部侵權糾紛。
“數字經濟要持續健康發展,必須樹立規矩,劃清數據合法利用邊界,南京法院設立專業審判法庭是對新興需求的積極回應,對加強數據權益保護有重要意義。”省法院審判委員會專職委員湯茂任表示。
“三合一”審理凸顯專業優勢
數據資源案件專業技術性強,法律適用問題復雜。例如,數據交易過程中,可能存在因數據交易的定價、保密問題,引發合同糾紛及不正當競爭糾紛,還可能因侵害公民個人信息、隱私權等引發民事糾紛,而高價值數據也易引發不法分子的竊取、破壞等犯罪行為,從而導致侵犯商業秘密罪等數據犯罪。
為此,南京數據資源法庭實行刑事、民事、行政“三合一”審判制度。只要是由雨花臺區法院管轄的涉及數據資源的案件,都在此統一審理。在南京數據資源法庭庭長薛娟娟看來,歸口審理模式能有效避免程序分立導致的裁判尺度不統一問題,提升案件審理質效,同時數據資源案件需要以技術性審查確保事實認定精準。
“被告委托第三方公司破解我公司芯片的電路布圖,并生產、封裝,對外銷售成品芯片830余萬個,獲利730余萬元,嚴重侵害我公司權益。”某電子公司發現自家原創芯片遭到仿制并投放市場,將某集成設計公司告上法庭。這起“盜版復制芯片”侵權案在數據資源法庭開庭審理,法庭依法認定被告行為構成侵犯著作權罪,對被告單位判處罰金400萬元,兩名涉案被告人分別被判有期徒刑四年和三年二個月,并處罰金。
目前,南京數據資源法庭咨詢專家庫中已吸納12位專家,包括知名高校教授、高新技術人才、數據安全高級工程師等,就數據資源案件審理中的難點問題,共同研討法律適用和裁判尺度,形成更多規則引領。
數智化法庭,司法服務更智能
“針對數據產業公司,法庭有沒有針對性司法服務保障措施?”“法企之間能不能進一步加強聯系溝通……”審判臺之外,企業司法需求源源不斷,光是南京數據資源法庭所在的軟件谷科創城,就集聚了4000多家高新技術企業。南京數據資源法庭還承擔著靠前提供司法服務的重任。
袁曉珺有了新身份:以她的形象設計的硅基數字人,負責在線提供24小時全天候陪伴式法律咨詢,幫助企業防范數據合規風險,“企業只需對話數字人,就能精準快速獲得法律法規索引、流程指引、具體實踐指導等服務。”
聚焦南京“一谷兩園”、中國智谷等特色園區發展需求,南京數據資源法庭創新打造了元宇宙法庭,通過三維建模技術一比一還原真實法庭場景,當事人以數字身份沉浸式參與線上庭審,獨創的“原始載體實時核對”功能,讓證據查驗更加高效可靠。而法庭所設的多功能展廳,也將作為開展數據司法保護主題宣傳教育的載體,引導社會公眾依法規范收集、使用、交易數據。
至此,南京已形成南京知識產權法庭、南京國際商事法庭、南京破產法庭、南京環境資源法庭、江北新區法院自貿區法庭、玄武區法院西南低山丘陵區域環境資源法庭、建鄴區法院金融法庭“4 3”專業法庭矩陣。
鄭重聲明:本文版權歸原作者所有,轉載文章僅為傳播更多信息之目的,如作者信息標記有誤,請第一時間聯系我們修改或刪除,多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