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就任100天之際,美國總統特朗普再次在他發動的貿易戰中退讓。
當地時間4月30日,特朗普簽署兩項針對汽車行業的文件,進一步放松汽車制造商的關稅負擔,第一份行政令宣布進口汽車無須疊加鋼鋁關稅,第二份公告則向在美國生產和銷售整車的汽車制造商提供3.75%的小額退稅。
這一政策調整恰逢關鍵時間節點,特朗普政府原定將于5月3日對進口汽車零部件開始征收25%關稅。此前,美國已于4月初對所有外國制造汽車征收25%關稅,僅對墨西哥和加拿大給予部分豁免。
然而,汽車行業對此并不完全買單。代表通用、豐田、大眾等主要車企的美國汽車創新聯盟主席博澤拉(John Bozzella)表示:“最大的挑戰是不確定性。許多政策仍在變動,我們仍不清楚零部件關稅的范圍、這些政策的持續時間,以及美國與其貿易伙伴的雙邊談判如何進行。”
牛津經濟研究院中國資深經濟學家盧姿蕙(Louise Loo)對第一財經記者表示,與特朗普首個總統任期相比,本屆特朗普政府關稅措施實施存在突然性,與2018~2019年提供調整的窗口期不同,企業幾乎沒有適應新關稅環境的時間。
特朗普作出讓步
美國已自4月3日起對進口汽車整車征收25%的232關稅,并計劃從5月3日起對汽車零部件實施同等稅率的關稅。美國六大汽車行業組織在4月22日的聯名信中警告,即將實施的零部件關稅可能引發行業危機。信中指出:“多數供應商無力承擔突發關稅帶來的沖擊,很可能重演疫情期間的連鎖反應——單個供應商的倒閉就可能導致整個生產線停擺,進而引發更大范圍的失業潮。”
面對汽車行業的強烈反對與民意支持率的大幅下滑,特朗普政府不得不作出政策調整,簽署了一份行政令并發布另一份公告。
第一項行政令規定進口汽車可豁免鋼鋁產品的單獨關稅,避免多重關稅疊加。特朗普在行政令中寫道:“這些關稅不應產生累積效應(或疊加),因為此類疊加所導致的關稅稅率超過了實現預期政策目標所必需的水平。”
第二項公告為在美國組裝的汽車制造商提供了關稅減免方案。在2025年4月3日至2026年4月30日(第一年)期間,在美國組裝的汽車制造商可獲得相當于其美國生產車輛建議零售價(MSRP)3.75%的關稅抵扣。從2026年5月1日到2027年4月30日(第二年),抵扣比例降至美國生產車輛價值的2.5%。
白宮在一份事實清單中解釋,如果一輛在美國組裝的汽車有50%的零部件來自美國或《美墨加協定》(USMCA)國家,第一年,由于3.75%的抵扣,相當于只對35%的進口零部件價值支付關稅。如果一輛車有85%的美國或USMCA零部件,第一年制造商可完全免除該車生產中進口零部件的關稅。
此外,制造商需要向商務部提交詳細的申請材料,證明他們在美國組裝了多少輛車、用了多少進口零部件、預計要付多少關稅,以及哪些進口商可以適用抵免。制造商可以指定哪些進口商(包括其供應鏈中的供應商)使用這些抵免,但抵免僅限于抵消與該制造商相關的關稅。
在簽署行政令當日,特朗普前往美國汽車制造中心密歇根發表講話。他在底特律郊外的集會上說,他給了汽車制造商“一點喘息空間”,但同時也表示“我要他們在這里生產零部件”。
當前,特朗普新關稅政策已經給汽車行業帶來顯著沖擊。多家制造商不得不暫停生產、裁員,并與供應商就成本分攤展開博弈。通用、沃爾沃和保時捷等品牌已下調或取消了盈利預期。
其中,通用汽車于4月29日宣布,由于特朗普政府新實施的關稅政策帶來的不確定性以及預期成本上升,公司正重新評估并暫停發布2025年全年業績指引,并凍結了股票回購計劃,同時推遲了投資者電話會議。
同日,沃爾沃汽車公司撤回了2025年和2026年的財務指引,此前該公司第一季度僅實現2.3%的利潤率。沃爾沃還宣布了一項價值180億瑞典克朗(約合19億美元)的成本削減計劃,并表示有必要適應“更加區域化的世界”。
28日,保時捷第二次下調全年盈利預期,其運營利潤率預計將降至低至6.5%。
消費者情緒大幅惡化
盡管特朗普提供了部分關稅減免,鑒于汽車制造商需申請退稅,新安排仍可能給企業帶來現金流壓力。由于退稅政策最終實施方式仍不確定,美國消費者也可能面臨更高成本。
盧姿蕙表示,在企業缺乏適應新關稅時間的情況下,這將導致供應鏈動態更趨僵化,短期內可能引發顯著的供應鏈中斷。從長遠看,持續的不確定性將使企業進一步將供應鏈多元化并延長,以降低未來類似風險的發生概率。
汽車信息服務商考克斯汽車(Cox Automotive)執行分析師濟廷(Erin Keating)表示。盡管新車價格在最近幾個季度保持穩定,但隨著關稅生效及“關稅前”庫存銷售,今年夏季價格可能上漲10%至15%。“消費者面臨的價格漲幅仍存在很大不確定性,因為每家汽車制造商將以不同方式應對定價難題。”她稱。
當前,美國經濟環境已經明顯惡化。隨著政策不確定性和市場波動加劇,消費者和企業已表示計劃推遲重大支出、招聘和投資。根據美聯儲最新發布的《褐皮書》,美國企業已表示計劃將關稅相關成本轉嫁給消費者,但同時指出利潤率正在走弱。通脹壓力顯現,但由于經濟增長基礎弱于疫情重啟時期,價格壓力不太可能持續。除非交貨時間開始放緩,否則通脹態勢應能得到控制。
29日,美國經濟咨商會發布的4月消費者信心指數再次大幅下滑,從3月向上修正后的93.9降至4月的86.0,這是自2020年5月以來的最低水平。
“此次下滑主要由消費者對未來預期更加悲觀所驅動。預期指數目前為54.4,為13年多以來的最低水平。本月股市劇烈波動導致整體股價下跌,加上關稅引發的通脹擔憂加劇及失業率上升,使消費者本月面臨諸多擔憂。報告細節顯示,消費者的悲觀情緒普遍存在,所有年齡段和所有政治傾向的消費者信心均出現下滑。”牛津經濟研究院在一份研究說明中寫道。
同時,消費者對勞動力市場的看法惡化,32.1%的消費者預計未來一年就業機會將減少,這一比例幾乎與2009年4月全球金融危機最嚴重時期持平。認為就業機會充足與認為就業困難的消費者比例之差從3月的17.5降至4月的15.1。
調查顯示,消費者對關稅通脹影響的擔憂也在本月加劇,對收入前景的預期轉為負面。牛津經濟研究院的上述報告稱,“盡管近年來消費者情緒與支出之間的關聯性有所弱化,但若消費者認為未來收入增長不可靠,他們將更傾向于收緊支出。我們預計2025年消費增長將平均為1.5%,較2024年的2.8%顯著放緩。”
幫企客致力于為您提供最新最全的財經資訊,想了解更多行業動態,歡迎關注本站。鄭重聲明:本文版權歸原作者所有,轉載文章僅為傳播更多信息之目的,如作者信息標記有誤,請第一時間聯系我們修改或刪除,多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