營商環境是企業成長的沃土,也是經濟活力的源泉。黨的二十屆三中全會通過的《中共中央關于進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推進中國式現代化的決定》,對持續優化營商環境作出部署。紀檢監察機關在優化營商環境中不僅要做監督者,更要做推動者,聚焦深化“放管服”改革,以鐵的紀律和務實的作風,為構建高效便捷、公平透明的營商環境保駕護航。
在“放”字上做足文章。充分發揮監督保障執行、促進完善發展作用,督促各職能部門深入貫徹“放”的核心理念,堅持能減則減、能快則快、能優則優的原則,持續推進審批制度改革,把冗余的行政審批事項“踢”出去,暢通行政審批“快車道”。聚焦企業和群眾反映強烈的審批事項多、流程長、效率低等問題,加強跨部門協作與信息共享,構建協同高效的審批服務體系。打通各職能部門之間的信息壁壘,實現互聯互通,推動審批數據的實時交換與共享。建立聯合審查、聯合驗收等機制,把涉及多個部門的審批事項“串一串”,讓整體審批周期“瘦瘦身”。制定權力下放清單“一張表”,明確下放事項的范圍、標準和程序,壓縮行政自由裁量權,約束行政權的行使,鏟除權力濫用和腐敗滋生的土壤。注重監督權力下放后的承接情況,推動地方政府和服務機構“接得住、運行好”,避免出現權力真空和監管盲區,為企業松綁減負,激發市場活力。
在“管”字上精準發力。“管”住權力,將權力鎖于法治之籠。督促職能部門建立健全權責清單制度,明確權力邊界和責任范圍,實現清單之外無審批、清單之外無監管,為群眾提供優質高效的辦事服務,保障市場主體的合法權益,讓企業在公平、透明、便捷的環境中健康發展,促進市場健康發展。“管”好干部,嚴格劃清“公”與“私”的分界線。為黨員干部積極作為注入“強心劑”,為企業提供必要的服務和支持,嚴查吃拿卡要、亂收費等破壞營商環境的行為,防止權錢交易等腐敗問題的發生,積極推動構建“親清”政商關系,讓群眾和經營主體獲得感、安全感和滿意度再上新臺階。“管”出規范,構建完善全方位、多層次的監督機制實現“長久治”。透過監管“高倍鏡”,“瞄準”企業反映強烈的痛點難點問題進行精準施策,開展“打深井”式監督解決影響制約營商環境優化的深層次問題,保障深化改革各項政策措施落地生根、開花結果,讓改革紅利真正惠及每一家企業,激發市場經濟高質量發展新動能。
在“服”字上持續優化。優化服務不僅是提升政府效能的關鍵一環,更是衡量改革成效的重要標尺。要以企業需求為導向,聚焦服務過程中的“痛點”“難點”和“堵點”,推動職能部門完善“互聯網 政務服務”新模式,實現政務服務事項的在線辦理、一網通辦、跨省通辦,讓“跑一次”成為上限、“不用跑”成為常態,用“接地氣”的服務讓企業吃下“定心丸”,用實實在在的關懷與溫暖讓企業感受到“賓至如歸”。整治“玻璃門”“旋轉門”“推拖繞”等頑瘴痼疾,深入排查職能部門及相關干部在服務過程中的不作為、慢作為、亂作為問題。切實解決企業辦事難、辦事慢、辦事繁的問題,推動建立健全服務機制,優化服務流程,提升服務質量,確保政策紅利直達企業,不斷提升企業的滿意度和獲得感。嚴肅查處損害營商環境的行為,建立投訴舉報機制、加強明察暗訪,以“嚴查處”保持“強震懾”,倒逼職能部門轉變作風、提升效能。
企業和群眾的“關鍵小事”就是政府的“心頭大事”。紀檢監察機關將繼續壓緊壓實各級各部門優化營商環境的主體責任,強化監督執紀問責,對損害企業和群眾利益、破壞營商環境的問題“零容忍”,持續推動“放管服”改革向縱深發展,為經濟社會高質量發展注入強勁動力,持續激發市場主體的活力和創造力。
鄭重聲明:本文版權歸原作者所有,轉載文章僅為傳播更多信息之目的,如作者信息標記有誤,請第一時間聯系我們修改或刪除,多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