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了深入學習和貫徹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探尋鄉村振興之路,浙江海洋大學食品與藥學學院組織“田園夢想家”鄉村振興實踐團,于7月9日至7月20日共赴舟山市馬岙鎮,在馬岙博物館、馬岙街道辦事處、馬岙古文化遺址群進行深入調研,親身感受馬岙鎮在《中共中央國務院關于學習運用“千村示范、萬村整治”工程經驗有效推進鄉村全面振興的意見》的指導下,傳承利用馬岙優秀傳統文化有力有效推進鄉村全面振興、提升鄉村建設水平、強化農民增收,集中力量辦成一批群眾可感可及的實事,建設宜居宜業和美鄉村的輝煌業績。
探訪鄉村振興前沿,“海上河姆渡”助力發展。團隊成員在馬岙街道辦事處就鄉村振興戰略與辦事處工作人員進行了深入交流,了解到鄉村振興戰略的深入推進與充分利用和傳承“稻香文化”密不可分。在訪談中,首先了解到馬岙街道辦事處通過制定詳細的規劃和政策文件,使得“稻香文化”的保護在居民的日常生活中落小、落細、落實。街道辦事處的負責人介紹說,他們不僅通過建立“稻香文化”遺產保護小組、設立專項資金等方式,積極保護和傳承馬岙的歷史文化,注重挖掘文化資源的經濟潛力,推動文化產業的發展;還為馬岙的米農和企業“牽線搭橋”,形成米農和業態“農企聯姻”的好態勢,米農提供馬岙新米,企業研制特色米餅,在豐富口感的同時,助力鄉村發展,使居民的口袋富起來。
此外,馬岙街道辦事處依托政府支持,與學術界、文化機構合作,開展古建筑修復、文物保護、傳統技藝傳承等項目,努力實現古文化與現代發展的有機結合。在“千年馬岙稻香節”等活動中,免費提供給村民共富攤位和東海百里文廊上的共富工坊集合點,讓居民在家門口就可以活動別樣的“小幸福”。街道辦事處的負責人還強調,只有在保護好優秀傳統文化的基礎上,對“稻香文化”進行創造性轉化、創新性發展,才能真正實現馬岙的可持續發展,使古老的智慧成為推動村莊進步的重要力量。
在交流過程中,團隊成員深感馬岙街道辦事處在文化保護與鄉村振興中的堅定決心和實際行動。這不僅是對馬岙村歷史遺產的尊重,更是對未來發展的責任擔當。
探尋歷史印記,傳承文化精髓。團隊成員們來到馬岙博物館參觀,深入挖掘馬岙的悠久的歷史和深厚的文化底蘊。馬岙博物館是一座集收藏、研究、展示、教育于一體的綜合性博物館,也是浙江省省內唯一一家展示海島漁村6000年文化的博物館。館內珍藏著豐富的歷史文物,記錄著這片土地上悠久的歷史和深厚的文化底蘊。
在工作人員的指導下,團隊成員對博物館的展品進行了系統的學習和研究,從青銅器到陶瓷,從古代文獻到民俗文物,每一件展品都承載著歷史的記憶,每一段故事都激發著學生們的探索欲望。
通過對馬岙博物館的實踐研學,團隊成員更深入了解馬岙乃至舟山地區的古代文明,感受到了中華文明的深厚底蘊和萬千氣象,也明白了文化在鄉村發展中占據不可或缺的重要地位。
探尋馬岙新石器文化遺址:歷史與現代的交匯。馬岙古文化遺址群是舟山市迄今發現的規模最大、保存最完整、內涵最豐富的原始村落遺址。其中最著名的是洋坦墩遺址、涼帽蓬墩遺址,均屬于河姆渡文化的分支。據當地居民介紹,這些遺址不僅是古代居民的居住地,還與許多神秘的民間傳說有關。例如,相傳涼帽蓬墩遺址曾是古代祭祀的重要場所,至今仍有許多村民在特定節日進行祭祀活動。通過實地考察和與當地居民的交流,這些文化遺址在馬岙的發展中具有重要地位和作用。新石器時代文化遺址的保護和開發為馬岙的旅游業注入了新的活力,吸引了大量游客前來參觀,帶動了當地經濟的發展。
在馬岙的探訪中,團隊成員深刻感受到了古文化保護與鄉村振興的有機結合。馬岙街道辦事處依托特有的文化資源稟賦,打造全域景區化,盤活文化資源,引進第三方運營,打造千年馬岙品牌,推進游學研學一體化,內容多樣化的鄉村旅游圈。
這次實地考察讓人們對馬岙悠久的歷史印記和深厚的文化底蘊有了更深的了解,同時也啟發了關于如何在保護傳統文化的同時促進當地社會經濟進步的思考。未來,希望更多地方能像馬岙一樣,通過富有創新精神的文化保護和發展,實現鄉村振興戰略的可持續落地,讓每一個鄉村都成為宜居宜業的美好家園。
(浙江海洋大學 楊嘉豪 劉棋)
鄭重聲明:本文版權歸原作者所有,轉載文章僅為傳播更多信息之目的,如作者信息標記有誤,請第一時間聯系我們修改或刪除,多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