黨的二十屆三中全會2024年7月15日至18日在北京召開。這次全會的是在以中國式現代化推進強國建設、民族復興偉業的關鍵時期的一次重大會議,針對當前經濟社會發展中的痛點難點,給出了應對之策,讓各方吃下“定心丸”。
我在讀三中全會公報時,于字里行間感受到的是黨中央將改革開放進行到底的堅定決心和歷史擔當。在公報中,“改革”一詞共出現了53次,“中國式現代化”貫穿始終出現22次,“改革”和“現代化”這兩個關鍵詞的高頻出現,釋放出我國未來發展的重要信號——以推進中國式現代化為目標,以改革為手段,以人民為中心,聚焦“經濟體制”“文化強國”“生活品質”“美麗中國”等領域,不忘初心,牢記使命推動改革繼續向前。
首先,要理解改革為什么作為高頻關鍵詞。要引入一個概念“熵增定律”,清華大學科學史系主任吳國盛說:如果物理學只留一條定律,我會留熵增定律。熵增定律是萬物演化的終極規律,其指出,在孤立系統中,沒有外力影響下,整改系統會退化為死氣沉沉、毫無生氣的一團物質。而對抗熵增的唯一方法是引入外部能量和信息,所以在面對新冠疫情影響、外部打壓等多重困難挑戰時,需要進一步深化改革,不斷完善體制機制,才能有效應對挑戰贏得戰略主動,在危機中育新機、于變局中開新局。
其次,歷經45年波瀾壯闊的改革開放,我國的改革已經從起初的“摸著石頭過河”進入了“深水區”和攻堅期,要深刻認識推進深化改革中需要把握的一些重大問題。誰主導?為誰改?怎么改?三個問題尤為關鍵。
第一個問題是誰主導?從1840年鴉片戰爭到1949年新中國成立,中國人民歷經百年屈辱,無數仁人志士在探索救亡圖存的道路上前仆后繼,歷史和人民選擇了中國共產黨,中國人在中國共產黨的領導下,中華民族迎來了從站起來、富起來到強起來的偉大飛躍。在進一步深化改革的全過程中,我們要始終堅持以習近平總書記為核心的黨中央堅強領導,確保改革沿著正確政治方向前進。第二個問題是為誰改?《決定》明確了進一步全面深化改革的重大原則,其中一條是“堅持以人民為中心”。人民有所呼、改革有所應,做到改革為了人民、改革依靠人民、改革成果由人民共享。第三個問題怎么改?更加注重系統集成。習近平總書記指出,現在謀劃進一步全面深化改革,要考慮的各種矛盾及其關系更加錯綜復雜,越是這樣越要搞好系統集成。系統集成是全面深化改革的重要方法論,唯有以科學的方法推進改革,改革才能方向明確、路線清晰、行穩致遠。
當今世界百年未有之大變局加速演進,取得成績巨大,以前從未遇到過,也無跡可尋的新問題也層出不窮。習近平總書記鮮明提出:“改革是由問題倒逼而產生,又在不斷解決問題中得以深化。”穩大局、應變局、開新局要切實依靠全面深化改革,這些變化既是歷史機遇,也是空前挑戰。要以改革到底的堅強決心,不繞道、不回避,動真格,敢碰硬,堅決清除一切妨礙中國式現代化順利推進的體制機制障礙和制約因素。
鄭重聲明:本文版權歸原作者所有,轉載文章僅為傳播更多信息之目的,如作者信息標記有誤,請第一時間聯系我們修改或刪除,多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