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線協商”工作是集民意、凝民心、聚民智,推動高質量發展的重大舉措,堅持把重大課題放在一線征集意見、發展大事放在一線議事協商、共治共享放在一線轉化落實。
一、組織建設陣地,夯實工作基礎。按照“鎮政府支持一點、幫扶單位幫一點、愛心企業捐一點”的方式,建立政協委員工作室和村社情民意“協商議事室”,實現有主體、有設施、有標識、有制度、有人員、有場地“六有”標準。在村(社區)配備社情民意信息員和“院壩協商”監督員,并按照就近就便原則,將政協委員編入“協商議事室”、委員工作室。堅持哪里有利于問題解決,就選擇在哪里協商,精心篩選了一批非固定協商場地,引導群眾遇事來商量、有事院壩商量。
二、悉心調研謀劃,精選協商議題。按照切口小、關聯廣、共鳴強、能辦成、聚焦農村社會治理難點問題、群眾急難愁盼的民生領域實際問題,組織深入開展調查研究,通過入戶走訪、群眾代表會、征求意見會等方式對村情民意進行摸排,精心選擇重點協商議題,充分整合資源要素優勢,推動經濟社會各項事業高質量發展。
三、完善協商機制,規范活動程序。聚焦“議什么、誰來議、怎么議”三個關鍵環節和“收集議題、確定議題、商前調研、協商討論、成果轉化”五個具體步驟,確保協商活動有序開展,在活動開展過程中不斷總結經驗,推廣優秀做法,實現從辦好“一件事”到解決“一類事”拓展延伸,不斷擴大協商議事活動的影響力。
四、創新協商形式,提升工作實效。堅持“沉下去 請上來”相結合,讓議事協商更接地氣、更具實效。沉下去,開展“現場協商”。以“有事好商量”平臺為基礎,推動協商由室內向室外拓展,把院壩協商會搬到問題現場、搬到村委壩子、農家院子,問題發生在哪,議事會就開到哪,暢通渠道、收集民意、反映訴求,將群眾“聽會”轉變為群眾“說事”,把活動做得更接地氣。請上來,堅持“開門協商”。除了注重發揮政協委員的界別優勢外,依托凱里數智政協“碼上協商”平臺,組織在外青壯年線上提出建議,更好地匯集各方智慧和力量,主動邀請法律明白人、調解員、寨佬、族佬、村民組長、群眾代表等參加協商討論,充分發揮他們的威望,引導群眾發表意見,同時,為群眾提供普法調解、法律援助、政策咨詢等公益性服務,提升協商現場答疑解難權威性和說服力,實現“大事同商,難事同辦,難題同解”,構建“多方聯動,協商共治”的基層治理新格局。
五、豐富協商內容,延伸服務半徑。積極探索“協商 產業發展、協商 鄉風文明、協商 基層治理”等各種活動,豐富“有事好商量”協商體系,圍繞推動產業發展、規范傳統節日舉辦、農村環境整治等發展要事、民生實事、基層難事開展協商活動,把政協協商融入到鄉村建設、基層治理的實踐中,實現政協協商與鄉村振興同頻共振。
(三棵樹鎮人民政府 彭林睿)
鄭重聲明:本文版權歸原作者所有,轉載文章僅為傳播更多信息之目的,如作者信息標記有誤,請第一時間聯系我們修改或刪除,多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