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位讀者大家好,這是一篇芥末咆哮。 (以下言論僅代表個人觀點,請勿無禮,囂張就是對的)
近年來,網絡上的寵妻文學層出不窮,寶寶碗、小奶嗝、真想養個南方土豆。用小毛巾洗臉,用小勺子吃紅薯,懂得給自己覓食(正常人誰不會?我問你),那種爬進我懷里的南方小土豆不開心的時候就呻吟,其他評論真的和¥#%一樣難受。
說起南方土豆,就不得不提到性敘事。就拿剛剛過去不久的爾濱和南方土豆的故事來說吧。
網上有博主提出,互聯網利用高度凝結和高度同質化這兩個鋒利的邊緣,重新包裝了旅游振興東北經濟的宏偉命題,用性敘事的方式。南方游客北上旅游,就像一對“南方小土豆”與爾濱的熱情好客的網絡配對。這次以性命運的敘事重新包裝,介子認為應該分為三個階段:
第一階段,大部分男性游客都被隱藏起來。眾所周知,寒假期間到哈爾濱旅游的不僅有身材嬌小的女性游客,還有大量高大健壯的男性游客。性敘事弱化了游客中男性的存在,進而從積極和消極兩個方向共同完成了對女性的物化。
首先是贊揚符合這種性敘事審美標準的南方女性。比如小土豆姑娘,太可愛了,我很想養一只小土豆。
其次,是為了反擊那些不符合這種敘事的北方女性。 “這種可愛,夠北方女人學一輩子的。”
第二階段,東北主體被擬人化。一條好評評論是“二濱,男,185,愛動腦子,性格討喜”。這個階段的東北開始人格化為一個熱情、帥氣、開朗的大男孩。然而,這種強行添加性別的行為,會導致東北地區對其他性別和年齡段的忽視。
一旦主體和客體被擬人化,隨之而來的是一場盛大的網絡配對。
最后的第三個階段是網絡產生大量的網絡美女文學。這里就不詳細說了,只提一句我看到的北方多IP網友的評論:北方的男同學來看望南方的小土豆~超級敬業又寵溺關于他的女朋友(不可否認)是的,芥菜子也有過羞恥的心跳)
這三個階段中的每一個階段都蘊含著隱藏但重要的價值。
前兩步,看似是一種非常友好的擬人方式,但實際上仍然是用最傳統的模具來塑造男性和女性的性別特征。男人被塑造得高大、有力、熱情;女性被塑造得嬌小。弱而簡單。
最后一步,還暗暗重疊了兩種價值觀,那就是重申愛情的重要性,以及愛情對于女性的巨大好處。
在這樣一個女性再次被管教為矮小、幼稚、嬌生慣養的性敘事中,女性獲得了完美的愛情體驗,但其所揭示的價值觀卻非常危險。
網絡上的寵妻文學,都是為了博取寵愛而弱化自己、幼稚化自己,從而陷入自我矮化、走捷徑牟取暴利的境地。
對于完美的愛情體驗,如果你相信這樣美好的幻想,那么在未來的每一次艱難的旅程中,比如深夜備考、熬夜寫計劃等等,我都會想起這些心愛的笑話,然后一次又一個念頭閃過——我不想再努力了,談戀愛結婚就好了。
這樣一來,這樣一部宏大的網絡老婆文學就徹底完成了閉環。閉環的結局并不僅僅停留在網絡上,而是在每一個女孩艱難的爬坡層面上賦予了她多彩絢麗的溫柔。陷阱。
男人的成長過程中,大多是艱難的、獨立的,而女人卻要面對很多的勸說和誘惑,就像國內娛樂圈的罵聲:你活該,沒人要你;你活該,沒人要你;還有TVB罵:找個男人結婚。
在女人的成長路上,你遇到的大多數人都是前者,勸你依附于更強大的人,但直接提醒你需要變得更強、堅持的人卻寥寥無幾。我自己的身份而不是愛的身份。無論什么年齡或性別,你都需要保持清醒和獨立才能變得更堅強。
我希望
有一天,女人或許可以用自己的“力量”去愛,而不是用自己的“弱點”去愛。 ——波伏瓦
鄭重聲明:本文版權歸原作者所有,轉載文章僅為傳播更多信息之目的,如作者信息標記有誤,請第一時間聯系我們修改或刪除,多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