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島是很多人向往的避暑勝地。所以去青島,第一站一定要去棧橋。在當地人心中,棧橋是青島的代名詞。在游客心中,沒有到棧橋就不算來過青島。青島!棧橋為何出名?我們先來說說青島的歷史。
青島,古稱青島村,后改稱青島港。
1891年,直隸總督兼北洋尚書李鴻章在山東巡撫張耀的陪同下來視察當時的膠澳。返回北京后,他果斷向清政府提出在青島關一帶設防。同年6月14日,內閣下旨:“擬按要求在膠州、煙臺海港增建炮臺”。同時,要求登州鎮總軍事辦事處由登州(今蓬萊)遷往青島港。后來,登州鎮總司令張高遠在青島口建總軍署,這就是青島建市的由來。
青島棧橋始建于清光緒十八年(1892年)。 1892年,清政府派登州總司令張高遠率四營官兵進駐青島。為了便于軍需運輸,修建了兩個碼頭,其中之一就是棧橋。 1893年竣工,長200米,寬10米,灰石基礎,橋面兩側設有鐵護欄。
光緒二十年(1894年5月29日),直隸總督李鴻章奏疏:“登州總兵張高遠奠基各臺,道士龔兆軒建臺基”。青島前的大鐵碼頭,現擬在鐵碼頭后方修建雷營,負責炮臺的煙臺、膠州兩個海港防御工事亦宜。各建一個布雷營地和一艘布雷船。”
從李鴻章的奏疏中可以看出,青島的軍事防御設施并不是孤立進行的,而是晚清中國北方海防體系的一部分。膠澳的每一棟建筑也都有明確的用途。達蒂爾碼頭是專門為“礦船”裝卸水雷、裝載煤炭和運輸設備而建造的特種海軍碼頭。棧橋是青島最早的軍事專用人工碼頭建筑。碼頭原來的名稱很多,有海軍碼頭、前海碼頭、南海碼頭、李鴻章碼頭、大碼頭等。位于總軍署前的另一座“衙門橋”長100米,寬6米。又名“蝸牛橋”。兩個航站樓均由中國工程師自行設計,是青島最早的航站樓。
棧橋是當時唯一的海上“軍需補給線”。也就是說,誰控制了棧橋,誰就控制了膠州灣。 1897年,德軍以演習為名,在棧橋所在的青島灣登陸,武力占領青島。棧橋成為德國入侵青島的見證。德國入侵青島后,清政府被迫與德國簽訂《膠澳租借條約》,當局開始進行新的城市規劃,許多物資通過海運。為了方便交通,德國人對棧橋進行了改造,在橋面鋪設了軌道,供馬匹(專門裝載貨物的汽車)在上面奔跑。
1901年5月,將原橋北端改為石基、水泥路面,鐵護欄改為鐵索護欄。南端鋼橋鋪設木板,并修建輕軌,將橋身延長至350米。現在仍然是一個軍事碼頭。 。 1901年10月7日,小港碼頭竣工。物資運輸全部由小港碼頭承擔,棧橋的運輸功能逐漸減弱。 1904年大港第一個碼頭建成后,碼頭逐漸失去了作為碼頭的歷史使命,開始向游客開放。 1905年左右,商業貨物運輸移至青島大港,棧橋成為船舶檢疫、引水的專用碼頭。
第一次世界大戰期間,1914年8月27日,日本第二艦隊抵達青島海域,封鎖青島海域。日軍從水陸兩路進攻青島。當時水路是為了完成從嶗山灣登陸,但最終占領青島后,日軍也跟隨德軍在棧橋上舉行閱兵,以證明其對青島享有“完全主權”。
1922年12月,中國北洋政府收回青島后,中國海軍在此舉行閱兵,以示接管中國主權。
1931年9月,青島市政府投資25.8萬元,德國特利公司承包擴建,橋梁加長至440米。原橋鋼木結構改建為鋼筋混凝土,34排樁為透明結構,橋面鋪水泥,橋面高度增加0.5米。棧橋北端沿岸建有棧橋公園,種植樹木、花卉。橋南端建有箭形防波堤,防波堤上建有民族風格的蕙蘭亭。 1933年4月,整個工程竣工。從此,棧橋成為青島的重要標志性建筑和著名景點。
經多次改建重建,現橋長401.45米,其中引橋長236.1米,洞橋長149.7米,回廊亭三角橋頭長15.65米。棧橋南端的雙層八角飛檐亭——“回瀾亭”,上覆黃色琉璃瓦,周圍有24根圓形亭柱。展館占地面積151平方米,總建筑面積340平方米。亭內有兩間亭子。二樓有圓形涼亭,中心有34級螺旋樓梯。登上塔樓,前海盡收眼底。是青島十景之一的“飛閣惠瀾”
清乾隆十六年(1751年)成書的《靈山衛志》載:“小青島在槐子口彼岸,為入海者必經之路”。因島形如古琴,水如弦,風吹聲如古琴,故又稱“琴島”。每到夏季,海風習習,樹木茂盛,有“沁港綠滴”的美譽。島上的“琴女”雕塑也是青島的標志之一。
德國占領青島時,將小青島命名為“阿克納島”。 1914年日本取代德國占領青島后,將該島改名為“加藤島”。青島回歸后,膠澳總督府將其命名為小青島,并于20世紀30年代初辟為“小青島公園”。里面有茶室、花園、石凳、石椅、道路、游艇。游客可以乘船前往碼頭。日本第二次侵占青島后,這里成為日軍駐地,從此一直用作軍事用途。 1942年修建長377米、寬8米的堤岸將其與陸地相連,成為陸地相連的島嶼。
小青島的最高處有一座白色的燈塔。 1900年由德國人修建,是青島市重點文物保護單位。高15.5米,呈八角形。塔上裝有水晶棱鏡制成的反射鏡,呈牛眼狀旋轉。 1997年,原手電筒被西班牙產航標燈取代,原燈被送往秦皇島航標博物館收藏。這座燈塔的海域范圍為15海里,是過往船舶進出膠州灣的重要航標。它與棧橋一起被視為青島市的主要標志。有“浩灣紅燈,時滅時現,翠島白塔浴夜色,秦島浮燈傳譽”之說。
棧橋西側的海灘為第六海水浴場。這是該市最小的海濱浴場。毗鄰繁華的中山路,周邊環境十分優美。可同時容納數千名游客戲水。沙子又細又軟,特別適合在沙灘上玩耍。第六海水浴場距離小青島不遠。每到夜晚,青島島的航燈燈影與海水浴場的波濤交相輝映,營造出迷人的夜景。
海關
海關大樓建于1992年10月,共26層,地上24層,地下2層,高139.9米。青島海關雖以青島命名,但卻是山東口岸進出境監管的綜合管理機構。轄濟南市,淄博、濰坊、煙臺、威海等地設有十多個海關。是中國北方三大海關之一。自1997年以來,監管的進出口貨運量連續五年位居全國第一。
海上宮殿
海上皇宮是集觀光、娛樂、表演、餐飲于一體的旅游場所。投資1億多元。整個建筑由數個四分之一圓體組成,共6層,地下一層,地上一層。共有5層,由108根柱子支撐,建筑面積11000平方米。以其一流的環境和五星級的服務,被列為青島市一級餐廳。
棧橋賓館
棧橋以東,太平路北沿,有棧橋賓館。原為德國青島飯店附屬酒店。它由德國建筑師保羅·弗里德里希設計,是一座典型的德國古典建筑。原德國大酒店主樓于1993年拆除。
德國占領青島期間,德國皇帝威廉二世的弟弟海因里希親王多次訪問青島并下榻該酒店。因此,當時俗稱“亨利王子飯店”或“亨利王子飯店”。時任德國梅克倫堡親王、清朝郵務大臣盛宣懷也曾居住于此。 1922年8月,孫中山赴北京會見袁世凱。在返回上海途中,他于9月28日抵達德國統治下的青島,入住該酒店。
旅游信息
景區門票免費
開放時間0:00-24:00
交通信息
取2號、5號、6號、8號、25號、26號、217號、220號、223號、225號、301號、304號、 305路、307路、308路、311路、312路、316路、320路、321路、325路、412路、501路、2號隧道、3號隧道、6號隧道均可到達。青島地鐵3號線青島站。
鄭重聲明:本文版權歸原作者所有,轉載文章僅為傳播更多信息之目的,如作者信息標記有誤,請第一時間聯系我們修改或刪除,多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