黨的二十屆三中全會召開以來,為讓黨的創新理論落地生根、開花結果,從中央到地方迅速掀起了學習貫徹的熱潮。理論宣講是讓全會精神迅速“飛入尋常百姓家”的關鍵環節和重要舉措,宣講干部務必要吃透全會內涵,做到了然于胸、如數家珍,要結合宣講對象,差異化、分類化確定宣講方式,要用好紅色資源,增添吸引力和生命力,打通基層宣講“最后一公里”。
在能力培養上下功夫,講全、講透、講實全會精神。“知其然,知其所以然”。強化知識儲備,通過培訓班、專題班、干部網絡學院等渠道,深入學習領會全會精神,深刻領會和把握進一步全面深化改革的主題、重大原則、重大舉措、根本保證。自主撰寫學習心得,提煉真知灼見,碰撞思想火花,將全會精神融入血脈、刻印于心,將全會精神切實轉化為自己的知識儲備。推動知識輸入向能力輸出方向轉變,將自身工作與理論知識相結合,融會貫通,形成“學習干貨”,結合個人獨特見解通過面對面、龍門陣等形式將全會精神講全、講透、講實。將“書面語”轉化為“大白話”,把全會晦澀難懂的知識點和空洞的“理論詞匯”,通過自己通俗易懂的語言講出來,讓基層群眾喜歡聽、聽得懂。用“小切口”講述“大理論”,結合群眾基層所想、群眾所惑、百姓所盼,講實黨的創新理論和時政熱點,及時回應群眾關切,讓全面深化改革的“宏大戰略”變成群眾身邊實實在在的真事、實事。
在豐富宣講方式上下功夫,講好、講深、講活全會精神。全會精神內容豐富,政治上高瞻遠矚、理論上內涵深邃,面對受眾群體的理論素養、知識結構和教育背景等差異,積極探索“差異化”的宣講模式,用群眾習慣的“土話”和深入淺出、平實樸素的大白話,結合群眾身邊的鮮活案例,講好全會精神,拉近群眾距離,激發群眾共鳴,確保宣講效果。針對不同的受眾群體,探索“分眾化宣講”模式,將宣講對象分成機關干部、企業職工、學校師生、社區居民等不同群體,靶向施策、因材施教,讓黨政領導、理論專家及村委干部發揮長處,通過講政策、講故事、講社情等方式講深全會精神。打破填鴨式、灌輸式的無趣課堂,探索“互動化宣講”,如采用客問主答、主問客答等交互式聊天的形式,在雙向互動中學知識;打造“線上+線下”“流動+固定”“情景+實際”等多樣化立體課堂,突破距離、時間、空間的界限,講活黨的創新理論。創新文藝表演、微宣講、小視頻等宣講方式,把理論政策與文化藝術相結合,讓理論知識“活起來”“動起來”,切實提升宣講的吸引力和生命力。
在提升宣講成效上下功夫,學好、用好、做好全會精神。 “為學之實,貴在踐履?!比珪竦男v是近期重要的政治任務,不容半點敷衍、作秀,各宣講單位要切實把宣講作為凝聚人心、團結奮斗的加油站,以求真務實的工作態度,推動宣講工作落地生效,實實在在地把全會精神浸潤到群眾的思想中去,把黨的主張變為群眾的自覺行動。全會精神宣講重在落實,各基層組織也要深刻理解把握進一步全面深化改革的重要性必要性,自覺把改革擺在更加突出位置,堅定改革信心和決心,增強推進中國式現代化的使命擔當,探索民生實事與全會精神結合的切入點,科學謀劃,系統推進,努力破解群眾急難愁盼的問題,推動黨的創新理論落地生根,讓黨的政策落地開花結果。
鄭重聲明:本文版權歸原作者所有,轉載文章僅為傳播更多信息之目的,如作者信息標記有誤,請第一時間聯系我們修改或刪除,多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