締造背景:幸福雅苑小區緊鄰西塞山區政府,由中窯灣路4號、176號、178號、180號及二層私房共5棟樓房組合而成,屬于商居結合封閉式居民自治小區,現有居民106戶215人,居住對象主要為原來煤炭二中退休教職工。小區共有黨員29人,設網格黨支部1個,已組建小區業委會黨支部1個。
該小區由于企業改制后,小區一直無物業管理,居民習慣于依賴單位管理,參與小區治理熱情不高小區的管理日益累積,呈現出3個“明顯滯后”:一是服務水平“明顯滯后”。小區長期無物業管理,居民服務存在日常保潔不到位等明顯短板。二是小區環境“明顯滯后”。墻面污損、花壇破損、危樹死樹枯枝清理不及時,存在安全隱患。三是設施配套“明顯滯后”。院內基礎設施破舊,居民健身及活動場地不足。
為解決好一系列居民“身邊事、眼前事、心頭事”,2024年5月以來,臨江社區黨委以幸福雅苑小區為試點,按照“共謀、共建、共管、共評、共享”五共理念,充分發揮社區黨委、小區黨組織、業委會、廉心監督員、樓棟小組長及志愿服務隊的作用,有效地解決了小區違建房屋拆除、電梯加裝、停車不規范、環境衛生不到位、矛盾糾紛協調等民生難題,真正實現了“共建共育”改舊貌,“同心同向”煥新顏。
主要就是用好“線上線下”兩條路徑,真正摸清群眾需求,理清“共同締造”的清單。社區通過小區微信群開展“共同締造”宣傳通告,公示《小區共同締造倡議書》,暢通意見建議收集渠道,讓居民通過“掌上”操作完成線上向社區反饋問題和好的意見建議。共同締造工作專班入駐小區,制定《臨江社區共同締造居民意見征集表》,組織社區網格員、下沉黨員、樓棟長、業委會成員、小區黨員,通過“五分工作法”開展分片區“小院會議”、分時段“協商議事”、分群體“共同參與”、分年齡“踐行公約”、分層次“共同締造”開展議事協商,收集業主好的想法和建議。截至目前,共召開小院會、板凳會等30余場,發放入戶征集表68份,收集居民匯總好的意見建議22條,協商謀定小區居民閑聊區、健身區、議事區、活動區等民生事項12個。
通過“點上靚”“面上全”“心上美”三部曲,確保把居民的意見真正落實到位。聚焦小區日常管理不足問題,以搭建一個平臺、一個機制、一個服務為目標,在社區的積極牽頭與調動下,幸福雅苑等小區成立小區業委會、電梯加裝自改委等自治組織2個,自發組織居民志愿者輪流負責保安室值班值守、小區環境衛生保潔及協商議事等志愿服務,推動轄區共融,實現小區增能。聚焦反映最多的地面破損不平、積水嚴重、基礎設施配套不足等問題,集中發力共同締造專班積極爭取包保單位、共建單位支持,黨員群眾投工投勞,形成“政府出力包刷黑、居民眾籌包配套、黨員帶頭包管理、志愿服務包用工”的共建方式,包保單位、共建單位及居民群眾共籌資10萬余元,志愿出工270余小時,修繕刷黑小區路面1200平方米,增設健身器材7件,休閑椅4個,實現小區整體基礎設施大提升。聚焦小區環境較差問題,組織小區居民清理閑置院落,與居民協商,拆除自搭建房屋20余平米,實現小區通道自循環。組織居民籌集資金1.4萬元安裝道閘系統,增設停車位19個。與轄區黨員干部、湖北師范大學生美化墻體200余平,實現小區環境大提高。
組建停車小分隊、文藝小分隊、綠化小分隊、衛生小分隊、治巡小分隊、矛調小分隊、裝梯小分隊等7支“幸福 ”志愿服務隊志愿組織,并設立車長、壇長、樹長、梯長,采取群眾主動認領、組隊包保、委托授權等方式,落實認領區域簽名掛牌,定期打卡管護的機制,實現從“無人管、不愿管”到“多方管、共同管”的轉變。截至目前,臨江社區推選車長、壇長共計21人,累計共管護花壇50余平,養護樹木11棵、清運垃圾3余噸,化解鄰里糾紛20余起。
通過居民議事協商修改審定小區“十要十好”居民公約1個,制定《小區居民議事協商機制》、《小區三方聯動機制》、《業委會議事機制》、《花壇養護共管協議》、《五走五最五分機制》、《駐社區工作隊日常管理機制》、《小區停車管理機制》等8個。定期開展評選《文明家庭》、《最美志愿者》、《最美臨江人》及志愿服務活動積分兌換日用品和停車時長等活動。自共同締造開展以來,幸福雅苑小區已評選“文明家庭”65戶、“最美志愿者”18人、“最美臨江人”2個,積分兌換31人。
自小區開展共同締造以來,建成100平米的居民活動區、40平米的居民健身區、1000平米的“共享通道”等全部投入使用,日常保潔、危樹砍伐、業主停車等實事項目均已完成。居民間的凝聚力更加緊密,社區的人居環境不斷變美、鄰里關系更加和諧、小區治理造血功能不斷提升,居民滿意度不斷提高,群眾信訪率同比下降80%。
鄭重聲明:本文版權歸原作者所有,轉載文章僅為傳播更多信息之目的,如作者信息標記有誤,請第一時間聯系我們修改或刪除,多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