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某明星博主在社交平臺上分享的一組切爾諾貝利打卡照片引發關注。照片中,博主穿著休閑服,在幾棟廢棄建筑前擺姿勢。這一行為隨后引發熱議。
該博主稱,他來到“世界上最危險的旅行地點之一”,“徒步三天兩夜穿過普里皮亞季小鎮”。在此期間,“蓋革探測器的警報聲不斷響起,多處出現輻射”。高達 30 μSv(微西弗)”。
照片中,博主穿著休閑服,在幾座廢棄建筑前擺姿勢,其中包括著名的核“石棺”。
對此,有網友質疑博主不穿防護服的行為!
也有人表示,博主拍攝的照片增加了網友對切爾諾貝利的了解。
該博主回復稱,他大部分時間都穿著防護服,會尋找輻射水平較低的地方穿著休閑服拍照。進去之前,我們還商定了如何著裝和帶什么東西。
近日,著名的環球旅行家——一對夫婦,回到了切爾諾貝利核電站,這也證實了博主的回復!
1986年4月26日凌晨1點23分,一聲巨響成為歷史的吶喊。
距烏克蘭首都基輔僅110公里的蘇聯切爾諾貝利核電站4號反應堆發生爆炸,放射性物質濃煙沖上天空。反應堆大樓起火,消防員和清理人員日夜工作。
2019年,烏克蘭宣布向外界開放切爾諾貝利禁區,打造“綠色走廊”作為旅游通道。基輔數十家旅行社推出“切爾諾貝利之旅”項目,允許游客進入核電站周邊30公里禁區。 2019年隨著美劇《切爾諾貝利》的播出,大量外國游客涌入。游客被要求簽署聲明書,承諾穿長衣長褲,不觸摸隔離區內的任何東西,不接觸隔離區的任何東西。與地面、植被或建筑物有任何接觸。
切爾諾貝利和普里皮亞季轉變為旅游目的地對于一些烏克蘭人來說并不是好消息。
所以,如果你去的話,請記住那里發生了一場可怕的悲劇,你必須尊重所有遭受苦難和犧牲的人們。
(整理自E游)
鄭重聲明:本文版權歸原作者所有,轉載文章僅為傳播更多信息之目的,如作者信息標記有誤,請第一時間聯系我們修改或刪除,多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