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人們談論邊境時,常常會想到異域風情、特色美食、獨特風景。好奇心和探索欲望驅使世界各地的人們前來一探究竟。
磨憨,這座中國大陸南端的邊陲小鎮,不僅是中國通往東南亞的重要陸路口岸,也是異國風情與中華文化共存的奇妙之地。隨著中老鐵路的開通和跨境旅游的恢復,磨憨以其獨特的區位優勢、自然景觀和人文風光吸引了眾多游客。
“從莫罕出國,前往瑯勃拉邦”
2023年春節前后,社交媒體、網絡平臺上不時可見以《磨憨出境游攻略》為主題的文章。從旅游路線規劃到購票、旅游指南,信息豐富。看看下面的帖子和評論,你可以看到人們對老撾和其他東南亞國家感到好奇;而磨憨作為老撾的國家門戶,也正是承載著這樣的向往。
從昆明到磨憨,乘火車只需4個半小時,每天有兩趟車,可以一日游。隨著出境旅游的逐步恢復,磨憨口岸出境旅游成為游客的新選擇。
2月7日12時43分,從云南出發的首趟“動車組老撾旅游團”抵達磨憨站。隨團導游小李在熙熙攘攘的出境車流中,舉著隊旗,大聲呼喚游客隊伍。這是今年小李帶隊的第一個海外團。
磨憨口岸清關后,步行10分鐘即可到達老撾磨丁火車站。 “我以前經常帶團去老撾坐飛機,但這是我第一次坐火車去老撾。”做了十幾年出境領隊的小李,繼續品味著這段“熟悉而又陌生”的旅行。 “我以前在老撾,路過中老鐵路工地時,看到鐵路橋墩一個接一個地建起來,過一會兒再看,橋面已經建好了。” ……我親眼目睹了這條鐵路的建設過程。”何友知道,與坐飛機不同,鐵路沿線的自然風光、人文風情都是吸引游客的元素。他預計,從今年開始,將會有越來越多的中國游客從磨憨乘坐中老鐵路列車前往老撾、泰國等東南亞國家。
事實上,早在春節前,就有不少散客選擇通過磨憨口岸外出觀光。統計顯示,1月8日至23日,磨憨出入境邊防檢查站共檢查放行出入境人員3.5萬余人次、出入境車輛1.1萬余輛。
“一月份以來,我們明顯感覺到來磨憨的游客多了,外國牌照的車輛也多了。”宏源時代酒店位于磨憨鎮主干道上,擁有客房80余間。最近幾個月,每天房間都爆滿。酒店前臺工作人員表示,近期入住的人以商務考察團和游客為主。 “房間必須至少提前3天預訂,可能訂不到。”
除了跨境游客不斷增加之外,還有不少游客因為磨憨著名的邊境風情而慕名而來。高先生一家來自黑龍江,在昆明定居多年。春節前后,高先生的老朋友從黑龍江開車去云南旅游,目的地是磨憨。 “我們的第一個目的地是西雙版納,自駕游。到了景洪后,我們還打算去中老邊境逛逛,所以約了開車去磨憨。可惜我們沒有準備,不然我們也想去老撾看看購物的話,我還想去著名的瑯勃拉邦。”
“來上崗村過潑水節吧!”
磨憨鎮轄2個社區、6個行政村。安靜的村莊、茂密的森林、金黃的竹樓、嬉戲的孩子……與熱鬧的磨憨口岸不同,磨憨的村莊依然保留著一份悠閑的感覺。這種悠閑與寧靜,正是這座小鎮如此迷人的原因。
從磨憨鎮出發,開車一個小時左右就到了龍門村。這是一個瑤族、傣族、哈尼族、漢族等民族雜居的邊境村落。其中,龍門村民組是典型的傣族村寨。村里的建筑都是傳統的傣族吊腳樓,上下兩層,樁、地板、墻均用木、竹制成。屋頂是用瓦片覆蓋的。上層用于居住,下層用于堆放工具和用品。
走在村子里,你會發現幾乎家家戶戶都有一個精心打造的小花園,有蝴蝶蘭、蟹爪蘭、仙人掌、石蓮花、鳳仙花……神奇的是,幾乎每一種植物都可以在這里種植。以最飽滿的形式綻放。
在距離磨憨鎮15分鐘車程的上崗村,家家戶戶門口也擺放著精心照料的盆栽。村口的幾棵樹冠郁郁蔥蔥的榕樹,無聲地訴說著磨憨作為南方村莊的自然優勢。
上崗村還居住著傣族、哈尼族、布朗族、瑤族、漢族等多個民族。漢族春節、傣族潑水節、哈尼嘎唐巴節、布朗馬格勒節……每一個節日都是村里的慶典。如今,它們不僅是民族文化的載體,也是當地獨特的旅游資源。村民易女士說:“還有一個多月就要過潑水節了,今年收成不錯,大家都提前準備過節了。上崗村可能會有很多游客來,咱們一起慶祝一下潑水節吧。”一起潑水節吧!”
云南大學民族學專業一年級研究生張悅帶著鄉村社會調查的課題來到磨憨。除了完成學習任務之外,張越也在以游客的角度觀察磨憨。
“上崗、上涌、滿莊、南嘎……我們幾乎走遍了磨憨的每一個村莊。這里沒有成熟的景點,但這里的自然風光、人文環境、民族文化非常吸引我。”張悅說,給她印象最深的是一個叫“大龍哈”的地方。 “大龍哈屬于滿莊村,寨子依山而建,緊鄰公路,寨子下有一條河,名叫‘南哈大’,順著寨子里的斜坡一路上到高處,就可以看到。”可以俯瞰寨子周圍的原始森林,是自然保護區和村莊之間的一大片田地,山上就是中老鐵路勐臘磨憨段。”
結束短暫的實地考察后,張悅已返回昆明。寫報道時,大龍哈村的畫面時常浮現在她的眼前。 “傳統與現代共存,自然與人文交織。這就是莫漢吸引我的地方。”
“這個春節,我們每天都擠滿了顧客”
談到傳統與現代交織的村莊,張悅認為南嘎是最具代表性的村莊。 “它是鄉村振興浪潮中建設現代化邊境小康村的一個縮影。通過建筑、飲食、陶藝展示傣族傳統文化,距離磨憨口岸僅1公里左右,可以很容易地融入到旅游業和其他行業中間。”
南迦村組里,已經有四五家初具規模的餐館。小義的“磨憨傣味印象”餐廳在村里已經開了12年了。其特色菜有烤雞、烤魚、各種烤包子。餐廳外觀是典型的傣族吊腳樓。二樓四面鏤空設計,讓食客在用餐時可以欣賞到村莊的全景。由于開業較早,基礎較好,餐廳已具備接待團體的能力,可同時容納20余桌客人。 “這個春節,我們每天都擠滿了顧客。”小毅說道。
正好吃午飯,餐廳接待了剛從昆明到達磨憨的旅游團。
“上菜速度快,份量足,味道正宗……”團隊嘉賓吃完午餐后給予了高度評價。隊員孟先生對傣味情有獨鐘,“這里的傣味是傳統的西雙版納風味,而我在昆明嘗到的傣味更接近德宏傣味,總體來說味道不錯!”
在磨憨,一些獨特的美食可以為游客的磨憨之旅增添一些特別的回憶。岱酸魚就是其中之一——將新鮮魚肉洗凈,剁成塊,加入蒜、鹽、米粉、辣椒,蓋上葉子,在竹筒里腌制一個月左右,就可以了吃飯。
因為靠近老撾,在磨憨,也有頗具異域風情的老撾美食。嘗試一下老撾沙拉,里面有雞爪、木瓜、芒果、米粉、蝦等配料。它又酸又辣。搭配一杯老撾啤酒。每一口都會讓你回味悠長。
鄭重聲明:本文版權歸原作者所有,轉載文章僅為傳播更多信息之目的,如作者信息標記有誤,請第一時間聯系我們修改或刪除,多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