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一幼兒園給3歲的孩子布置十字繡為家庭作業,家長們紛紛抱怨折騰家長,園方回應:可以不完成。這不禁讓我們聯想到前段時間眾多學校給學生布置的各種“家長作業”,其中不僅包括這種超出學生能力范圍的十字繡等,還包括各種群打卡,群接龍作業。
這些作業布置不僅僅對學生的成長和學習沒有任何幫助,給家長增加負擔,還會給孩子們造成作業不需要自己完成的錯覺,不利于學生培養良好的學習習慣。甚至會在學生群體中形成攀比的不良風氣,對學生的成長百害而無一利。
那么這一現象為何會頻繁發生呢?
我想一方面是學校教師的問題,老師沒有做到因材施教,才會出現“給家長布置作業”的情況。作為教師,首要的任務應該是教書育人,在日常的工作中應該把心思放到學生身上,思考學生目前這個年齡段應該布置哪些作業去幫助學生成長,而不是隨隨便便布置學生能力范圍以外的作業。同時,也應該及時了解學生家長對于教學方面的意見和建議,畢竟現在都提倡家校合作,共同成長。對于家長的意見,教師也要善于傾聽,并對其中的建設性意見予以采納,以便更好地幫助學生成長。
另一方面是學校的問題,學校出現布置“家長作業”的情況,是否平時在教研會等活動中對于作業布置這一方面的要求不夠明晰,或者根本就沒有要求,才導致了這個現象的出現呢?同時,在目前雙減的大背景下,還會出現課后作業超出學生能力范圍的情況,說明校方并沒有踐行給學生減負的政策,也側面說明了這一政策在實行過程中沒有得到很好地監管。那么學校平時對于教師教學方面應該有相應的教學計劃,同時,校方也應該有相應的考核標準,面對課后作業,可以利用抽查打分等方式進行規范。此外,實行雙減政策有利于學生的身心健康和興趣發展,所以在雙減政策的實行過程中還是要多加監管,保證學生的身心健康。
(武漢市硚口區城管執法局 胡洺鑠)
鄭重聲明:本文版權歸原作者所有,轉載文章僅為傳播更多信息之目的,如作者信息標記有誤,請第一時間聯系我們修改或刪除,多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