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四川儀隴“95后”回村創業青年周建康逐漸進入人們的視野,并引起輿論廣泛討論。他先是組織五十來名平均年齡超過六十歲的老人,來了一場說走就走的村集體旅行。朱德故居景區雖然離村子只有幾十公里,但大部分老人卻從未踏足過。為了這趟旅行,他籌備了半個月。在旅游當天快結束的時候,老人們主動要求去縣里剛通的高鐵站,“興奮得像孩子。”現又給村民們開攝影展了,800余張照片在田間地頭綿延了數百米。讓村里的老年人十分開心。這一系列事情引發了群眾熱議及我的反思。
在新時代,鄉村振興戰略已成為我國農村發展的重要指引方向,而農村電商作為一股新興力量,正為農村經濟注入新的活力與機遇。
一是鄉村振興,關鍵在于產業振興。產業振興是鄉村振興的重中之重,更是實現農民增收致富的關鍵所在。在農業數字化的背景下,如何通過不斷完善數字基礎設施,借助新型電商等平臺的力量,釋放出興農強農的新動能,助力傳統農業加速轉型是一道必答題。周建康大學畢業后返鄉時,他發現村村里荒地竟然大面積地種上了李子樹。李子長勢喜人,預計很快就能掛果。回鄉后,他開始做自媒體博主,拍家里老人,記錄村里生活。他不想這些李子爛在地里,周建康開始做電商“賣李子”,一干就是五年。
二是農村電商的發展對于優化農村產業結構具有深遠意義。它吸引了眾多人才返鄉創業,為農村經濟注入了源源不斷的活力。返鄉創業人員帶來了新的理念、技術和管理經驗,推動了農村產業的升級和轉型。他們積極參與農產品的生產、加工和銷售等各個環節,促進了農村產業的多元化發展。洞磬溝村不大,還留在村里的人絕大部分是老年人。從打包分揀,到包裝,周建康雇傭了許多村里老人幫忙。周建康覺得,自己帶著老人們干活、發工錢,一定為他們的生活添了幾分亮色,至少能將他們從漫長的“靜坐等待”中拽出來,找到一些有回報的事來做。也能吸引部分年輕人回村就業,給洞磬溝村注入新的活力。
在鄉村振興的大背景下,我們應充分發揮農村電商的優勢,不斷完善和優化其發展環境,加強政策支持、技術創新和人才培養,讓農村電商更好地助力鄉村振興,實現農村經濟的繁榮昌盛和可持續發展。政府應加大對農村電商的政策支持力度,完善相關法律法規,為農村電商的發展創造良好的政策環境。同時,加強農村基礎設施建設,提高網絡覆蓋和物流配送能力,為農村電商的發展提供堅實的基礎保障。
鄭重聲明:本文版權歸原作者所有,轉載文章僅為傳播更多信息之目的,如作者信息標記有誤,請第一時間聯系我們修改或刪除,多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