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濟建設事關發展大局,是改革開放以來我黨一切工作的中心。服務好經濟建設這一中心任務,長期以來是各級黨員干部的重要職責。黨的二十大報告提出,發展是黨執政興國的第一要務,高質量發展是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的首要任務。面對這一時代重任,選調生作為各級黨政干部的后備力量,理當以更高的標準要求自己,在工作中想在前面,走在前列。面對復雜多變的外部環境和交織疊加的風險挑戰,選調生要堅定把牢經濟建設這個中心工作和高質量發展這個首要任務,從以下四方面做起,不斷提升服務經濟建設的能力,為推動經濟高質量發展做出貢獻。
一是提高認識,樹立推動經濟高質量發展的思想自覺和行動自覺。
進入新時代以來,黨中央作出一系列重大決策部署,推動高質量發展成為全黨全社會的共識和自覺行動。黨的二十屆三中全會指出,當前和今后一個時期是以中國式現代化全面推進強國建設、民族復興偉業的關鍵時期。要實現這一目標,就要全面貫徹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完整準確全面貫徹新發展理念。二十屆三中全會的召開,為進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指明了方向,為今后一段時期我們的工作定下了總基調。具體到經濟工作中,就是要把握習近平經濟思想的要義、精髓,用黨的科學理論武裝頭腦,指導實踐。
發展新質生產力是推動高質量發展的內在要求和重要著力點。2023年9月,習近平總書記在視察東北老工業基地時,首次提出“新質生產力”這一概念。在今年的全國兩會上,總書記在參與江蘇省代表團審議時提出,各地區要因地制宜發展新質生產力。總書記在不同場合的講話,既為我們指明了“先進生產力”的科學內涵,又為各地區發展新質生產力提供了方法指引。以發展新質生產力推動經濟高質量發展,我們既要遵循先進生產力發展的普遍規律,又要尋求技術創新與產業變革基礎上的重大突破;既要堅持全國一盤棋的統籌規劃,加強在經濟高質量發展中的頂層設計,又要尊重各地區經濟現實,從實際出發,實事求是開展工作。
二是加強學習,明確經濟高質量發展的核心要義,學會立足全局思考問題,開展工作。
做好經濟工作,首先要成為一名“懂經濟、懂產業、懂創新”的“三懂”干部。要學會以全方位視角觀察經濟,以專業知識理解經濟,既抓住經驗細節,又善于全盤考慮,深入理解和把握經濟高質量發展的意涵。
從主導產業講,就是產業結構調整,實現從傳統產業向現代產業的歷史轉變。當前,武漢市正深入實施“965”現代產業體系建設攻關任務,明確以先進制造業和現代服務業為主體的未來產業發展方向。面對新質生產力蓬勃發展的時代潮流,選調生要始終保持學習的態度,了解新興產業的發展動態,洞悉各類產業的前沿趨勢,才能適應現代產業體系發展的基本要求。既要掌握一般產業的發展規律,也要探索新興產業的行業特點,在學習中增長見識,開闊視野,增強自身的專業判斷力。還要主動學習先進地區的管理經驗,不斷提高服務經濟建設的各項本領。
從發展動力看,就是從主要依賴勞動力投入,向主要依靠高新技術與科技人才支持轉變。傳統產業主要依靠勞動力大量投入創造社會財富,在這種模式中,技術積累與進步較小,社會資源的利用率不高,從業者難以有效參與報酬分配。推動經濟高質量發展,最關鍵的就是轉變經濟發展動力,使經濟發展主要建立在科技進步與勞動者素質提高上面。作為選調生,既要增強履職盡責意識,也要在服務好重點企業科技人才方面下功夫。要結合所在地區與單位實際,立足人才實際需求,做好人才的精細化服務,為他們在申請落戶、就近住房、子女上學、醫療保障等方面提供全場景生活服務,解決好他們就業創業的后顧之憂。
從轉變目標看,就是要更好發揮政府統籌引領作用,進一步解放和發展社會生產力,激發市場活力。黨的二十屆三中全會提出,科學的宏觀調控、有效的政府治理是發揮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優勢的內在要求。作為選調生,要明確認識到政府在推動經濟高質量發展方面的責任,特別是在促進企業間信息溝通,技術交流,資源整合,建設高端品牌方面,都離不開政府的牽線搭橋。要在日常工作中熟悉各類惠企政策,不折不扣抓落實,以主人翁意識支持企業發展,引導企業主動為經濟高質量發展做貢獻。
從發展效益看,就是從注重經濟效益,向更加注重社會整體效益轉變。王蒙徽書記指出,工業化、信息化、城鎮化、農業現代化是現代化的共性要求,以綠色低碳發展為基礎的四化同步發展是中國特色,推進以流域綜合治理為基礎的四化同步發展,是中國式現代化湖北實踐的具體形式。作為選調生,要從一開始就樹牢“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的發展理念,將生態標準貫徹到工作的方方面面。在聯系和服務企業中,要以生態環保標準為指導,嚴把生態關,明確什么項目應該推進,什么項目應該管控,并督促相關企業做好環境整改工作。
三是改進作風,將本職工作做實做細,在工作中虛心向前輩請教,向群眾取經,向企業問計。
做實做細本職工作,首先要列好一大一小兩本“經濟賬”:從大處著眼,就是要系統學習經濟知識,摸清本地區國民經濟概況,涵養服務經濟建設的能力;從細處入手,就是要在日常工作中聯系好每一家企業,解決好企業面臨的問題,用心用情做好日常服務。作為選調生,要主動和分管領導走訪重點稅收企業,充分了解本地區企業的生產經營狀況,認真傾聽他們的訴求,共同探討企業發展之路。
做實做細本職工作,還要俯身向基層,這是了解本地區的經濟社會基本狀況,了解社情民意,了解本地區的歷史沿革與人文風貌的必由之路。毛澤東主席曾說:群眾是真正的英雄,而我們自己則往往是幼稚可笑的,不了解這一點,就不能得到起碼的知識。正是這些基層的因素持續影響著社會的整體樣貌,對基層工作的開展產生直接約束。例如我們應當思考,在落實中央和上級有關政策時,該采用什么方法,該注意什么問題,該依靠哪些群體,可以利用哪些力量。
四是樹立正確政績觀,堅持以人民為中心的發展,在經濟建設中統籌好發展與安全。
以人民為中心的發展思想是我國經濟發展的根本立場。黨的二十屆三中全會提出,在發展中保障和改善民生是中國式現代化的重大任務。作為選調生,在推進中國式現代化湖北實踐過程中,必須樹牢造福人民的政績觀。要堅定理想信念,矢志奉獻,不忘為民服務的初心,真正做到權為民所用、情為民所系,利為民所謀。
統籌發展與安全是我國經濟發展的重要保障。目前,許多地方的產業轉型到了攻堅階段,傳統企業數量多,從業人員基本盤大,注定了改革要涉及的利益面廣,改革的難度大,轉型的負擔很重。作為選調生,要始終牢記,經濟轉型帶來了產業升級,也給城市發展帶來陣痛,對此必須做好思想準備。守住安全底線是高質量發展的基礎和前提,要格外注意統籌好發展與安全,注意防范和化解各方面風險挑戰,做好應對突發狀況的準備。
隨著我國社會主要矛盾發生歷史性轉變,高質量發展越來越成為解決當前我們面臨的各種問題的關鍵。作為選調生,我們來到基層,就要立志扎根基層,奉獻基層。無論是工作,還是學習,都要始終堅持解放思想、實事求是、與時俱進、求真務實。只有在真抓實干中提升“七種”能力,增強自身服務經濟建設的本領,才能成長為有理想、敢擔當、能吃苦、肯奮斗的青年干部,跑好中國式現代化湖北實踐的接力棒。
(武漢市硚口區韓家墩街道經濟發展辦 安宇洋)
鄭重聲明:本文版權歸原作者所有,轉載文章僅為傳播更多信息之目的,如作者信息標記有誤,請第一時間聯系我們修改或刪除,多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