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中共中央黨史和文獻研究院編輯的《習近平關于基層治理論述摘編》一書,由中央文獻出版社出版,在全國發行。基層強則國家強,基層安則天下安。基層治理是國家治理的基石,要堅持大抓基層的鮮明導向,聚焦關鍵人、關鍵事、關鍵問題,尋找基層善治“最優解”。
找準關鍵問題,精準施策。統領基層治理,需要突出重點、有的放矢。不同階段有不同的重點工作,不同的服務對象有不同的需求,沒有統一的模式,不能眉毛胡子一把抓。要多走走田間地頭、串串大街小巷,深入開展調查研究,多聽群眾的“急難愁盼”,找到治理的“頑瘴痼疾”,根據社區治理、工業園區治理、鄉村治理等不同特點,有的放矢、分類施策。要緊扣基層處于直接面對群眾、面對百姓柴米油鹽的第一線的實際,推動更多的資源、服務、管理向基層傾斜,著力在優化鄉鎮(街道)領導班子結構、深化鄉鎮(街道)管理體制改革、充實基層工作力量、提高鄉村干部報酬待遇、完善激勵基層干部擔當作為的政策辦法、落實扶持獎勵資金上做好“錦繡文章”,按照“快”“高”“準”推進各項工作的要求,做到“賦能放權要到位”,讓基層有職有權有物,充分激活服務群眾的“神經末梢”。
找準關鍵人員,抓“牛鼻子”。基層治理主體是人,要激活基層治理一池“春水”,就要抓住“關鍵人”,把基層治理骨干隊伍培育好、建設好。要選優配強基層組織人員,把想干事、能成事的干部選出來,通過職業技能培訓、外出學習交流、用好用活網絡培訓班等方式,持續提升基層組織人員的職業技能水平,為基層治理“充電”、“補鈣”,建設一支思想過硬業務能力強的隊伍。要用好黨員隊伍“紅色力量”,讓黨員兼任網格員、小組長、樓棟長等,充分發揮黨員先鋒模范作用,為基層治理“充電賦能”。要堅持走好“群眾路線”,鼓勵鄉賢能人、返鄉大學生、退休干部等加入業委會、自管委、志愿服務隊等自治隊伍,積極引導群眾回歸“自治”本位,激發群眾“主人翁”意識,不斷提升基層治理“自我造血”能力。
抓準關鍵事務,長效治本。基層治理是一項長期的系統性工程,不可能畢其功于一役,需要長期抓、抓長期,抓住“關鍵事”,綿綿用力、久久為功。要用好黨建引領“指揮棒”,構建黨建引領、部門聯動、上下共振的治理體系,找準基層黨建的著力點,還要與鄉村振興工作結合起來,全力推進產業、人才、文化、生態、組織五大振興,讓基層治理基礎更加穩固、成效更可持續。要因地制宜發展產業,讓一部分群眾先富起來,先富帶動后富,讓農村百姓也同樣能享受到改革發展的“紅利”,不斷提升他們的幸福感和獲得感。要著力推動基層治理領域標準化智慧化建設,加快基層5G網絡、物聯網、數據中心等新基建建設,用好基層治理智慧平臺,提升社會治理中心整體效能,以“關鍵變量”撬動“最大增量”,不斷滿足群眾多樣化、個性化需求。
鄭重聲明:本文版權歸原作者所有,轉載文章僅為傳播更多信息之目的,如作者信息標記有誤,請第一時間聯系我們修改或刪除,多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