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站4月29日消息,近日,部分消費者表示在永輝超市購買標價為分位非整數的商品時,被自動“五入”收取更高金額,即“反向抹零”。
當然,更離譜的是,永輝也沒有在任何地方標注會四舍五入。
一位消費者在購買標價為7.96元的淡蝦米(二級),支付100元現金后,超市實際收取8元,找零92元。
該消費者表示,超市未提前告知“四舍五入”規則,也未在標價簽上注明,這種行為侵害了消費者權益。
隨后,有媒體調查發現,這種現象并非偶然,而且該現象還在永輝重慶區域門店呈系統性存在:
在紅葉路店標價11.55元的開心果,實收了11.6元;觀音橋店標價3.45元的黑芝麻丸,實收了3.5元;龍頭寺店標價0.66元的玉米珍,實收了0.7元;較場口店標價4.97元的綠豆糕,實收了5元。
消費者在購買標價為分位非整數的商品時,均被永輝超市自動“五入”收取更高金額。
而對于反向抹零的爭議,永輝超市則回應稱:“因分幣實際流通困難,門店按行業慣例采用積零換整規則,但未明確公示,導致顧客誤解。”
然而這樣的回應,卻似乎沒有任何說服力,這種“反向抹零”的操作,實際上就是變相漲價,而且還是不告知用戶的變相漲價。
近年來,隨著電商,尤其是即時零售、直播帶貨的快速滲透,線下商超已是水深火熱狀態。
昔日的巨頭們收縮的收縮、撤退的撤退,甚至連家樂福也快從消費者視野里徹底消失了,例如深圳家樂福的所有門店在2023年已全部停止營業。
而那些還在堅持著的商超品牌,要么跟在山姆后面學,要么向胖東來看齊。
據悉,永輝超市自2024年起,加速推進戰略轉型,在全國范圍內推行的“胖改”計劃備受矚目。
去年8月,永輝超市在啟動學習胖東來全國首店(陜西西安中貿廣場店)的閉店調改時宣稱:“在價格方面,永輝超市將過濾商品價格,保證實實在在的商品定價以及合理利潤。”
而今年3月27日,永輝超市董事長張軒松在《中國超市總裁峰會》上講的也非常感性,稱“我們要學習胖東來,回到真誠。真誠是自己發自內心的追求,別人真誠與否與你是沒有關聯的。”
前幾日,永輝超市發布了最新年報,這也是發布學習胖東來模式后首份年報。
財報數據顯示,永輝超市2024年實現營收675.74億元,同比減少14.07%;歸母凈利潤為-14.65億元,虧損同比增長1.36億元。
2021年-2024年,永輝超市連續虧損4年,累計虧損額達到94.92億元。
永輝超市表示:截至2024年年報發布日(4月25日),永輝超市共完成61家門店的胖東來模式調改,預計至2025年6月底,永輝超市全國調改門店將突破124家,2026年農歷春節前目標鎖定300家。
學胖東來對于消費者來講是好事兒,是想更好地服務消費者。但此次事件卻暴露出理想與現實的割裂,部分門店在向企業利益傾斜。
雖然每次只有幾分錢,但對于永輝體量的超市來說,每天有千千萬萬消費者進進出出,這分位零錢背后其實更是商業誠信的秤桿。
鄭重聲明:本文版權歸原作者所有,轉載文章僅為傳播更多信息之目的,如作者信息標記有誤,請第一時間聯系我們修改或刪除,多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