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29日,中國郵政儲蓄銀行股份有限公司(下稱“郵儲銀行”,股票代碼:601658.SH,1658.HK)公布了2025年一季度報告。郵儲銀行全面貫徹落實黨中央、國務院決策部署,緊扣做好“五篇大文章”,堅守金融報國初心,主動求新求變,加快推進戰略優化升級,煥發傳統優勢新活力、開辟均衡發展新賽道,在堅守主責主業中持續做強做優,著力打造“更加普惠、更加均衡、更加穩健、更加智慧、更具活力”的一流大型零售銀行。
數據顯示,一季度郵儲銀行資產總額達17.69萬億元,較上年末增長3.54%;負債總額達16.69萬億元,較上年末增長3.99%;實現營業收入893.63億元(中國企業會計準則,下同),歸屬于銀行股東的凈利潤252.46億元;實現手續費及傭金凈收入103.06億元,同比增加8.30億元,增長8.76%,其他非利息凈收入同比增長21.70%;凈息差1.71%,保持行業優秀水平。截至一季度末,郵儲銀行不良貸款率0.91%,資產質量穩健,撥備覆蓋率266.13%,資本充足率13.34%,風險抵補能力充足。
堅持穩中求進 打造均衡的資產負債表和強韌的損益表
郵儲銀行堅持穩中求進工作總基調,有效統籌好規模、結構、效益、風險、資本,打造均衡的資產負債表和強韌的損益表,堅定朝更加穩健、均衡、韌性的發展模式轉型。
一季度,郵儲銀行聚焦均衡發展,實現營業收入893.63億元、歸屬于銀行股東的凈利潤252.46億元;全力推動非息收入穩步提升,手續費及傭金凈收入和其他非利息凈收入同比分別增長8.76%和21.70%,非息收入占比同比提升2.98個百分點,收入模式更加穩健。
同時,郵儲銀行業務結構更加均衡。資產端,堅持以RAROC(風險調整后資本收益率)為標尺開展動態配置,全面提升各類信貸資產的均衡配置能力,實施更加靈活、主動的非信貸配置策略,積極搶抓高RAROC、高收益資產。搶抓窗口積極前置安排信貸投放,一季度貸款增加4,429.86億元,同比多增698.05億元,存貸比和信貸資產占比分別較上年末提高0.26和0.72個百分點;零售貸款保持較好韌性,對公貸款增加3,619.93億元,增長9.92%,同比多增940.78億元,形成更加穩定的批零聯動結構。負債端,前瞻調整價值存款管理政策,確保流動性穩定,一季度存款增加6,889.93億元,同比多增169.09億元,存款占負債總額比例較上年末提升0.48個百分點。積極做大自營存款規模,一季度同比多增超千億元,其中公司存款增加1,417.10億元,增長8.56%,帶動存款付息率較上年末下降17個基點。更加均衡的業務布局下,一季度郵儲銀行凈利息收益率1.71%,保持行業優秀水平。
資產質量方面,郵儲銀行持續完善“全面、全程、全時、全域”的風險管理體系,推進資本管理高級方法建設,提升風險管理精細化水平。截至一季度末,不良貸款率0.91%,繼續保持優秀水平;撥備覆蓋率266.13%,資本充足率13.34%,風險抵補能力充足。此外,2025年郵儲銀行首次主動調整儲蓄代理費率,促進“自營 代理”模式長期健康發展;首次被納入特別國債注資行,全力推動1,300億元定增項目并做好資本使用規劃;發行300億元減記型無固定期限資本債券,穩步推進資本計量高級法實施,為創造長期價值和持續實現股東回報創造有利條件。
聚焦實體經濟所需 在“五篇大文章”中做出郵儲特色
面對經濟結構調整升級帶來的金融需求變化,郵儲銀行全方位融入經濟社會發展大局,聚焦實體經濟所需,在“五篇大文章”中做出郵儲特色。
普惠金融彰顯特色,涉農貸款余額2.40萬億元,普惠型小微企業貸款余額1.67萬億元,占客戶貸款總額比重均居國有大行前列。科技金融增量擴面,錨定科技金融生力軍戰略定位,研究優化科技金融專業機構,推進完善科技型企業評價體系,積極加大對科技型企業支持力度,服務科技型企業近10萬戶,融資余額突破6,000億元。綠色金融再上臺階,綠色貸款余額9,107.12億元,較上年末增長6.01%,增速持續多年高于各項貸款平均水平。養老金融持續深化,個人養老金業務快速推廣,個人養老金賬戶累計開戶數超千萬戶。全方位完善適老化渠道建設,持續完善“523”綜合營銷服務體系(即五個重點領域、兩項策略、三種營銷服務模式),推進金融支持養老產業高質量發展。數字金融賦能增強,持續推進數字化精細運營能力建設,深化覆蓋客戶全生命周期的數字化運營體系。
在一攬子增量政策中搶抓機遇 煥發傳統優勢新活力
今年以來,一攬子增量政策推動經濟持續回升向好。特別是擴大內需,推動科技創新和產業創新融合發展,提振消費,支持民營企業等政策深度契合郵儲銀行的戰略定位、稟賦優勢。郵儲銀行積極把握政策機遇,在服務實體經濟中實現高質量發展。
響應國家提振消費政策,郵儲銀行制定《助力提振消費專項行動方案》,圍繞增加金融服務供給、加強消費需求支撐、加大行業經營主體金融支持、優化改進消費金融管理等領域,提出20項具體措施,進一步加強金融對提振消費的服務力度。精準對接民營企業金融需求,強化“敢貸、愿貸、能貸”長效機制建設;與全國工商聯簽署戰略合作協議,共同開展“五力賦能”專項行動,從經營發展、科技創新、數智轉型、現代化治理、生態建設五大方面賦能民營企業高質量發展。
服務“三農”、城鄉居民和中小企業不僅是郵儲銀行的戰略定位,也是郵儲銀行的傳統優勢領域。2025年,郵儲銀行持續深耕“三農”金融、普惠金融和個人金融,在傳統優勢領域中持續煥發活力。
爭做服務鄉村振興主力軍,堅定不移把服務鄉村振興擺在突出位置,加快模式創新和重點突圍,啟動“服務強縣富鎮行動”,不斷推動涉農信貸業務發展。打造普惠金融標桿行,深化小微金融場景化、集約化轉型,加速線上業務流程重塑及模式轉型創新,依托“脫核”產業鏈融資新模式,提高獲客精準度;落實落細小微企業融資協調工作機制,向推薦清單內小微企業授信超5,700億元,累計放款超4,400億元。推動成為客戶個人金融首選行,加快個人金融“五全”(即全客戶、全旅程、全產品、全渠道、全場景)體系升級,強化客戶經營、優化客戶流程、打造優勢產品、完善觸達網絡、融合生態場景,截至一季度末,零售AUM(管理個人客戶資產)規模17.47萬億元,較上年末增加7,785.67億元;VIP客戶5,795.09萬戶,較上年末增長3.85%;富嘉及以上客戶626.65萬戶,較上年末增長7.33%。
開辟均衡發展新賽道 在科技革命中培育新動能
全面均衡的業務結構和服務能力是郵儲銀行服務實體經濟的必然要求,也是打造均衡的資產負債表和強韌的損益表的關鍵。
發力公司金融,深化“1 N”經營與服務新體系、GBC聯動體系、公司財富管理體系和數智化體系在內的“1 N”協同體系,形成覆蓋表內外全功能、大中小全客群、上下游全鏈條、采購銷全環節的場景化產品體系,截至一季度末,公司客戶達185.26萬戶,新增8.04萬戶;FPA(公司客戶融資總量)5.95萬億元。發力城市金融,明確城市業務攻堅目標和重點行動,加快打造城鄉雙輪驅動戰略格局。發力特色金融,做強資金資管業務,提升資產配置和交易的精細化管理能力,一季度,票據業務實現非息收入7.10億元,同比增長163.70%;托管業務手續費收入同比增長18.03%;“郵你同贏”同業生態平臺注冊客戶數量超2,500家,累計交易規模突破6萬億元。發力綜合金融,加快實現“商行 投行”“債權 股權”綜合服務模式;推動多元中收產品綜合疊加,提高產品覆蓋率,做大中收規模;持續提升子公司專業能力。
面對行業的生態演變,內生能力的高低決定著未來發展的差異。郵儲銀行在科技革命中培育新動能,加快構建新質生產力,讓科技成為低利率時代降本增效的“金鑰匙”。
郵儲銀行完善“看未來”技術、“技術流”評價體系,持續推進主動授信業務模式,一季度使用“看未來”模型批復客戶超5,000戶,批復金額超萬億元;截至一季度末,主動授信貸款余額超3,000億元,風險水平保持穩定。持續整合開放服務能力與手機銀行支付能力,打造涵蓋訂單管理、商品管理、轉賬支付、信貸融資、數據分析等一攬子綜合化金融服務方案的“助農云”,滿足鄉村振興多樣化、多層次的場景金融需求。加速拓展大模型等創新技術應用,“郵智”大模型引入DeepSeek能力,完成全系列模型私有化國產硬件適配部署及性能調優,驅動內外服務質效躍升。一季度,推動智能問答“小郵助手”能力升級,新增邏輯推理功能,在營銷、運營、風控等領域為基層員工精準提供智能解決方案,進一步提升客戶服務水平;推出債券包銷交易機器人,對接外匯交易中心,實現自動化交易,單筆交易時間壓縮至3分鐘內,效率提升95%以上。
2025年,正值郵儲銀行成立的第十八年,步入資本市場的第九年。郵儲銀行著眼長遠,加快構建更加適應經濟社會轉型的經營發展模式,以刀刃向內的自我革新,加快推行組織架構、網點經營、市場服務、激勵機制、數智化轉型、運營管理、風險管理“七大改革”,通過轉型變革贏得主動,為高質量發展積蓄能量、增添勢能,為以中國式現代化全面推進強國建設、民族復興偉業作出更大貢獻。【編輯:惠小東】
鄭重聲明:本文版權歸原作者所有,轉載文章僅為傳播更多信息之目的,如作者信息標記有誤,請第一時間聯系我們修改或刪除,多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