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29日消息,據媒體報道,江蘇一家生產牙刷、牙線等日用品公司負責人表示,美國客戶已經從他們這里下單,價格仍然按照美國加征關稅之前的價格來算,關稅成本由客戶承擔。
無獨有偶,寧波一家生產文具辦公用品的公司接到沃爾瑪通知,要求它們恢復對美國的正常供貨,關稅成本由美國客戶承擔。
業內人士指出,關稅其實就是對進口商品征收的“過路費”,大量分析和數據表明,關稅大棒砸下來,美國企業和消費者才是“受害者”。
美國企業若繼續從中國等國進口商品,需支付額外關稅,為維持利潤,企業通常會將成本轉嫁給下游零售商或消費者,導致終端商品價格上升。
值得注意的是,關稅的不確定性引發了消費者恐慌性搶購,相關數據顯示,家得寶的消費支出增長了10%,百貨連鎖店貝爾克的消費支出增長了18%,耐儲存商品的購買量激增。
另外,在美國從中國進口的商品中,約三分之一的商品對中國的依賴度超過70%,表明美國進口商尋找替代供應商的能力有限,因此,美國消費者和企業更有可能承受關稅帶來的價格上漲。
鄭重聲明:本文版權歸原作者所有,轉載文章僅為傳播更多信息之目的,如作者信息標記有誤,請第一時間聯系我們修改或刪除,多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