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古詩詞的角度來說,漢語里面的東風、南風、西風、北風分別代表一年四季中的哪個季節?”
也許,很多人在回答前,都要先埋頭搜索一下記憶里的詩詞庫。來自烏茲別克斯坦的留學生飛龍(Azimjon),卻信心滿滿地娓娓道來:“‘等閑識得東風面,萬紫千紅總是春’,這里的東風代表春天;‘一夕南風一葉危’,南風代表夏天;‘古道西風瘦馬’,描寫的是秋天的光景,‘北風卷地白草折’中的‘北風’,寫的當然是冬天。”
飛龍,出生于2000年,標準的“00后”,他18歲來到中國讀書,目前,正在杭州電子科技大學國際教育學院攻讀應用經濟學碩士學位。
飛龍熱愛中文,認識5000多個漢字,他寫的藏頭詩還刊登在校報的副刊。從塔什干到杭州,他的學習生活發生了很多變化,唯一不變的是,他依然不斷地從閱讀中收獲見識和勇氣。
以下是飛龍講述的,他和中文的故事——

母親講的《阿凡提的故事》
為我開啟了閱讀天地
飛龍這個名字,是我的漢語老師邸小霞為我起的。
她說,飛龍在天,是中國的一句成語,形容一個人做事很威風。飛龍在天也是一種精神,鼓勵人們追求自我,超越自我。
我的家在烏茲別克斯坦的首都塔什干,父親退休前是一名公務員,母親是一名家庭主婦,我們家里有四個孩子,我排行老三。
我從15歲開始學習中文,當時,我還沒有來中國留學。
起初想學英文去英國留學。一天,我在爸爸的手機上看到一條新聞,里面說,學中文的人越來越多,中文可能取代英語成為全球應用最廣的語言,我想試試學中文。
2015年10月,我去塔什干國立東方大學附屬高中的孔子學院學中文,遇到了邸小霞老師。2017年12月,我參加了漢語水平考試(HSK四級),這項考試滿分300分,及格線180分,我考了278分。
對于一個高中生來說,這是很好的成績。好多人都夸我有語言天賦,我想,這也許是受母親的影響。在我童年的記憶中,母親總是很忙碌,只有晚上,月亮升起來以后,一家人才有空一起讀書。母親經常會給我們講《阿凡提的故事》,她會根據人物角色配音,比如,嫉惡如仇的阿凡提、貪婪的巴依老爺,還有那個假裝一本正經的國庫大臣,她講故事總是繪聲繪色。
從那時開始,我就熱愛讀書,并漸漸地,開始與書為友。
隨身帶著的《繁星之夜》
陪我度過了很多孤獨的時刻
18歲,我來到杭州電子科技大學讀書,專業是國際經濟與貿易。我的祖國烏茲別克斯坦是絲綢之路上的“明珠”,我想學國際貿易專業,是希望能學以致用,在中烏合作的新篇章上多做實事。
烏茲別克斯坦對中國公民實施免簽政策,在烏茲別克斯坦,有很多來自中國的投資商,有好多酒店是中國人開的,還有好多火鍋店等特色餐廳也是中國人開的。
離開家,在外留學,總是心有不舍。行李箱的空間有限,我隨身帶上一本烏茲別克斯坦作家皮里姆庫爾·卡迪羅夫的作品《繁星之夜》。這部小說是烏茲別克斯坦文學的經典之作,也是我非常喜愛的文學作品之一。小說講述了巴布爾從中亞到印度穿越多國土地的傳奇故事,一想到他面對挫折從不氣餒的勇氣,總能讓我在孤獨的“繁星之夜”找到最亮的星。
在我們學校南門對面,有一家博庫書城,我經常去書店買書,如果我的家人或者我的好朋友過生日,我比較喜歡送書當禮物。除了去書店看書,我最常去圖書館看書、借書。有時看書入迷,直到圖書館廣播響起閉館曲目,我才會收拾書包回寢室。
我喜歡讀書,在這樣的時光里,好像全世界只屬于我一個人,集中力量讀書、思考未來,我很享受這樣的時光。就是靠這樣慢慢的積累,我不僅認識了5000個漢字,也想要用漢字去記錄生活、表達情感。
我很喜歡杭州,特地去看了許多古人詩中寫到的景點,比如蘇堤、斷橋、平湖秋月。有時候,我去西湖邊看風景,路過斷橋,就會想到《春日游湖》中描述的情景,“湖邊多少游湖者,半在斷橋煙雨間”,一時之間,會覺得自己也是風景中的一員。
在平湖秋月,有好看的中國房子。行至此處,會特別留意房子的窗戶,“窗”字,初創時為“囪”,是象形字。
錢鐘書先生在一篇關于“窗”的散文書中寫道: “窗可以算房屋的眼睛。窗子打通了大自然和人的隔膜,把風和太陽逗引進來,使屋子里也關著一部分春天,讓我們安坐了享受,無須再到外面去找。”
受這篇文章的啟發,我散步時,也會特別留意房子的窗戶,窗戶是會說話的,是有表情的。我也想努力當一扇“文化”的窗。
2019年,我的漢語老師邸小霞準備翻譯烏茲別克斯坦著名詩人、作家、劇作家阿卜杜拉·卡迪里的重要作品《往昔》和《祭壇之蝎》。她告訴我,有些烏茲別克斯坦語的詞語她看不懂,需要幫忙。我竭盡全力幫助她。現在,這兩本書都已經正式出版了。我從未想到,我也能為推廣烏茲別克斯坦文學做一點小小的嘗試,這讓我感到學有所值。
在我的影響下
我身邊的朋友也喜歡學中文了
2022年4月,我通過了漢語水平考試 (HSK 六級/高級) ,這是對我多年學習漢語熱愛漢語的一個最好的獎勵。幾個月后,我從杭州電子科技大學順利畢業,通過實習、應聘,成為中國徐工集團在烏茲別克斯坦的授權代理商,擔任外貿經理。
初入職場,會有困惑,如何在自我成長中走向人生的下一程?我想起當時為了學漢語看的電視劇《溫州一家人》。這個電視劇講述了溫州人的創業奮斗故事。
這部電視劇給了我很多啟示。讓我意識到,世界一直在進步,唯有強人能立足。
我感覺到在現代社會,人人都對“知無涯而生有涯”有了更深的體會,如果有機會,一定要重回學校繼續讀書。我決定考研。我又回到了杭州。
在圖書館復習備考時,我認識了很多朋友,有些甚至不知道名字,卻每天坐在相鄰的位置。直到考前最后一天,說了一句,大家考試加油!
2024年9月,我夢想成真,重新考回母校的國際教育學院,攻讀應用經濟學碩士學位。相比本科階段的國際貿易專業,經濟學專業更宏觀,更考驗眼界。
我現在的閱讀時間更集中也更有計劃。每年我大概讀二三十本書,主要分為經濟類和文學類。我會把白天的時間用來閱讀專業書籍,晚上或者周末則讀文學作品,既充實專業知識,也保持內心的豐富和靈感。
我喜歡詩人李白。我常常遺憾,這么好的詩句沒有翻譯成烏茲別克語。除了古詩詞,我也喜歡現代詩,尤其是那些表達內心情感的作品。我特別喜歡詩人艾青,他的作品真誠而富有力量。比如,《我愛這土地》,我曾背誦過多次。
喜歡一首詩,往往是因為它能觸動我心里的某個角落。我在寫詩的時候,會想著將來讀給朋友或者老師聽,也希望通過詩歌與更多人交流內心世界。我身邊的一些國際朋友,在我的影響下,也開始學習中文、誦讀古詩,甚至嘗試寫漢字。
最近,我還新學會了一首中文歌《夜空中最亮的星》。這首歌的歌詞寫得很美,歌里唱道:“我祈禱擁有一顆透明的心靈和會流淚的眼睛,給我再去相信的勇氣。”在讀書這件事上,我也是這樣想的,希望遇見更多同行者,希望有更遠更明亮的旅程,希望有相信未來的勇氣。
鄭重聲明:本文版權歸原作者所有,轉載文章僅為傳播更多信息之目的,如作者信息標記有誤,請第一時間聯系我們修改或刪除,多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