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工作日的早晨,漫步錢塘江邊城市陽臺,川流不息的車流在之江路飛馳;祖輩牽著蹣跚學步的伢兒散步;游客舉起手機定格對岸的“杭州之門”……也有和我一樣的讀者慕名前往“乾嘉書房”。
書房牌匾的左下角,寫著一行“無事小神仙”,讓人一下子有了親切感。
“春潮帶雨晚來急,野渡無人舟自橫。”轉過一個金圓的旋轉門,仿佛一下子進入別有洞天的一方天地,一幅幅書法名家的作品,不由讓人放慢了腳步,想與古人來一場對話。
十點辰光,靠窗的一邊已坐滿讀者,或飽覽錢塘江,或埋首鉆研書中的某一章節。
一家不賣書的書房
書房的創始人黃夏冰,從小就對杭州心生向往。“我來到杭州,是因為西湖,錢塘江的波瀾壯闊和奮勇之姿,也常常感染著我。”
乾嘉書房面積逾千平方米,在這里,“主角”還是書。乾嘉書房的“和苑”,與杭州圖書館合作成立的宋韻分館,館藏迄今最權威、最完整的宋畫圖像與文獻集成——《宋畫全集》,讀者在館內就可免費閱覽。
“和苑”的整體空間設計,參照的是宋代畫家劉松年的《山館讀書圖》。長松掩映之下,長案臨窗,窗外書童打掃落葉,間或聞得幾聲鳥鳴,寧靜悠閑。如今,這幅畫中場景仿佛再現,特別是書案點綴的清供,將山水間的幽靜帶到今人眼前。
市民和游客行走在這樣的書房中,“風雅處處是平常”的宋人書房文化仿佛具象化了,也更愿意靜下心來品茗,細讀千年前的杭州。
在這樣一個雅致的空間環境,茶器、文創、書法、篆刻,這些作品既可欣賞,也可銷售;其他諸如講座、沙龍、藝術培訓等活動,也不知不覺在反哺書房的生存。
連接千年前的心跳
在乾嘉書房,有一個文創冰箱貼的口號特別有意思:“這不是冰箱貼,是千年前的心跳”。
這句口號是大潮提出的,他是書房的文創負責人。從稀有品“宋韻花冠”,到會發光的“雷峰塔”,到年輕人喜歡的“上岸”系列,以及網紅“國寶”系列……這些冰箱貼,都是被喜愛的“文化基因”。
大潮說:“乾嘉書房在城市陽臺這么好的位置,希望能成為杭州城市文化的微縮窗口,向游客呈現一個全面立體的杭州。比如,游客可以在這里通過良渚的文創作品,了解杭州;還可以在這里通過浙江博物館之江館區的文創作品,了解杭州的前世今生。”
目前,乾嘉書房正在與杭州博物館、臨安博物館、杭州工藝美術博物館等單位,共同開展文創方面的合作。
“半畝方塘一鑒開,天光云影共徘徊。問渠那得清如許?為有源頭活水來。”這首朱熹《觀書有感》,被投影在書房入門處,仿佛也給杭州的文化空間一個啟發:格局打開,活水就來了。
鄭重聲明:本文版權歸原作者所有,轉載文章僅為傳播更多信息之目的,如作者信息標記有誤,請第一時間聯系我們修改或刪除,多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