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湖北女生小雯(化名)因注射頭孢過敏去世的消息引發熱議。女生家屬質疑醫院未做皮試,搶救也不及時。醫院認為,醫生診斷及用藥合理,患者的過敏性休克系罕見且嚴重的不良反應,院方予以積極治療。雙方各執一詞。據相關報道,對于該事件,目前當地衛健委已牽頭成立調查小組……
輸液打針是我們日常生活中十分常見的藥物注射行為,那么究竟哪些藥物注射需要進行皮試?注射藥物后需要注意哪些問題?常見藥物過敏癥狀有哪些?遇到藥物過敏應該怎么辦?記者近日采訪了貴陽市第四人民醫院重癥醫學科主治醫師毛亮,他就相關問題進行了解答。

皮試(圖片由AI生成)
1. 日常輸液/注射中哪些藥物需要皮試?
必須皮試的藥物:
①青霉素類(如青霉素G、阿莫西林):過敏率高,強制要求皮試。
②頭孢類(如頭孢唑林、頭孢呋辛):我國部分醫院要求皮試,但存在爭議(頭孢皮試的預測價值有限,國際指南通常不強制要求)。
注:小雯使用的頭孢類藥物,目前僅部分醫院或特定頭孢品種要求皮試,需遵循具體藥品說明書或醫院規定使用。
③破傷風抗毒素(TAT)、碘造影劑(如CT增強掃描用碘海醇)等也可能需皮試。
④其他藥物:如鏈霉素、普魯卡因等,根據說明書或患者過敏史決定。
2. 注射藥物后需注意的突發情況
①立即反應(1小時內):瘙癢、皮疹、呼吸困難、喉頭水腫、血壓下降等。
②延遲反應(數小時至數天):發熱、關節痛、皮疹(如麻疹樣疹)、肝功能異常等。
③重點監測:注射后至少觀察30分鐘,尤其是首次用藥或高敏藥物(如抗生素、生物制劑)。
3. 藥物過敏的常見癥狀
按嚴重程度分為:
輕度:皮膚瘙癢、紅斑、蕁麻疹、局部水腫。
中度:全身皮疹、眼瞼/嘴唇腫脹、惡心嘔吐、心悸。
重度(過敏性休克):
呼吸道:喉頭水腫、喘鳴、呼吸困難。
循環系統:血壓驟降、脈搏微弱、意識模糊。
其他:腹痛、大小便失禁(提示休克進展)。

藥物過敏(圖片由AI構成)
4. 發現藥物過敏后的科學處理
第一步:立即停藥并呼救
呼叫醫護人員或撥打120,明確告知藥物名稱和癥狀。

呼叫120(圖片由AI生成)
第二步:根據癥狀緊急處理
輕度過敏:口服抗組胺藥(如氯雷他定)、觀察病情變化。
過敏性休克(最危急):腎上腺素(首選):大腿外側肌注0.3~0.5mg(成人),必要時重復。
保持呼吸道通暢:可平臥、抬高下肢,頭偏向一側防嘔吐窒息。
輔助措施:吸氧、靜脈補液,嚴重者需氣管插管。
第三步:后續治療與記錄
轉至急診監護,監測生命體征至少24小時。
記錄過敏藥物:告知所有醫務人員,避免再次使用。

監測生命體征(圖片由AI生成)
特別提醒
頭孢類皮試爭議:我國《頭孢類抗菌藥物皮膚試驗指導原則(2021)》指出,多數頭孢無需常規皮試,但需詳細詢問過敏史(尤其青霉素/頭孢交叉過敏)。
患者權益: 若懷疑醫療過失,可申請封存病歷并通過衛健委調查或司法途徑解決。
藥物過敏雖不可完全預測,但規范操作(如用藥前評估、急救準備)可大幅降低風險。公眾也應主動告知藥物過敏史,用藥后出現異常及時反饋。
貴州日報天眼新聞記者
龍飄 安慧 董婧姰
編輯 王小婷
二審 楊韜
三審 劉丹
鄭重聲明:本文版權歸原作者所有,轉載文章僅為傳播更多信息之目的,如作者信息標記有誤,請第一時間聯系我們修改或刪除,多謝。